终生献于真理。
——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
上面这句话是罗马诗人所写,但是却被卢梭视为座右铭,一生坚持践行。由此他才得以写出著名的《忏悔录》,此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其他《忏悔录》不可比拟的,因为它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无比真实的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矛盾交织之处。
卢梭在晚年为何要忏悔呢?为何又是在晚年写出了这本极具代表性的心灵忏悔之书呢?看完下面的这些,或许你该有所了解。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晚年反思,在此智慧分享,希望大家能从中感悟人生,珍惜每人都仅有一次的“活”。
我的晚年反思:
从我童年时代起,所受的教育就滋养了我的这种情感,成年后,这种情感又为充盈着我一生中的一连串灾难和不幸的遭遇所强化了。这种情感促使我每时每刻都力图以更大的兴趣和耐心去认识自我。
面对世界,博学者和哲学家研究人性深处的秘密,其目的很多是为了高谈阔论,而不是为了认识自我。他们致力于教育别人,却从不启迪自己的内心。
儿时的回忆,隐退时做出的沉默和思考,对大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体察,对宇宙的静观和感悟,这些迫使每一个孤独症患者不断地趋向着万物的创造之主,怀着轻微不安的心情去探究他所见到的一切事物的结果和他感到的一切事物的原因。
直到四十岁,我一直在贫困与不幸、明智与迷惘之间摇摆沉浮,为了自我生存,我沾染了不少恶习,可是心地没有任何劣性。我盲目地生活,缺乏经过我自己理性分析或规定的原则,以至于我长久地忽略了自己的义务,造成这样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轻视,而是缺乏很好的认识。
诚然,由于少年时期的那些偏见和我心中隐秘的自我愿望,我曾使得天平倾向于对我安慰最多的一边。人们难免相信自己所热切希望的事情,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如果说一切都取决于如何度过这一生,那么,懂得生活,尽可能早地明白生命的意义,在适合的时候,采取最好的办法以免上当受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我在相应的精神秩序中,找到了我为了忍受一生的灾难所必须的灵魂支撑。在任何别的价值体系中,我只能无能为力地活着,然后无所希求地平庸死去。
我看出,自己过去太看重人们那些荒谬的外在评判,太看重这个短暂人生中的小事件,小琐碎日常。人生无非是一种受考验的状态历练。我还看出,考验越是巨大、严峻、繁复,对于善于承受考验的人就越有好处,越能锻炼他的意志和精神。
当我对人生感到迷茫时,我总是无限伤感地自己对自己说道:倘若我在这可怕的命运中,从理性给我的安慰中看到的只是虚无缥缈之物,让我的理性就这样毁掉自己,摧毁自己留给自己的希冀与信赖的支柱,那么,还有谁,还有什么,能使我免于绝望呢?
人类的悟性和认知受感官的限制,不可能囊括每一个问题的每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眼前开始,从自我改变开始。
能做所有事情的道德观是属于攻击性的,根本不能用来让世界美好,除了用来侵犯别人,再无他途。
由于我把自己束缚在从前的狭小认识范围里,因此我没有像那些伟大的思想者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当人生的赛程已到终点,你还要去学习如何驾驭马车的技能,这有什么用呢?在此期间,我甚至还得克制自己去学习一切尚未了解的东西的好强心。
庆幸的是,我还来得及用我学到的东西去充实和点缀我的灵魂。当灵魂冲出阻碍着它、迷惘着它的躯壳时,肯定能看见纯粹的真理,它将为我们展示那些伪学者们因以自负的那些知识是多么可怜,将为今生今世用于获得这些知识所浪费的时光而感到惋惜。
恒心、温存、晓天知命、正义感是一笔财富,我们可以不断地以此丰富和充实自己,在这过程中,永远不担心死亡会令心灵丧失其价值。
——卢梭,写于1776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