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激进和平主义的倡导者,爱因斯坦决心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而战,这一新秩序拒绝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由于全球陷入经济大萧条、法西斯主义兴起,他强烈地感觉到,1932年2月即将在日内瓦召开的裁军大会是阻止另一场世界大战的最后机会。他认为只有谈判桌前的政治家们有决心贯彻全面裁军的决议,希望才有可能实现。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爱因斯坦的社会实践没有成功。法西斯主义迅速蔓延,德意志人民受经济制裁影响处在水生火热之中,纳粹党抓住时机摆脱战败国各种束缚,把德国再次拉上战车,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在文章开头这样说
我可以从一个政治信条开始谈吗?它是这样的:国家是为了人民设立的,而人民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这个对国家的信条也可以用在科学上。
我理解,他所认为的国家这一概念还是建立在欧洲小国城邦形式的治理基础上的,类似于我们的战国时期的国家概念。他认为,为了管理人并征税设立国家,而人民可以选择国家生存,不依赖某一国家而存在。
他所认为的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这个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欧洲美洲人流动性大,加上一战以后反战情绪高涨,在这种条件下的人们厌恶战争,对国家认同感不强。另一个重要原因,他是犹太人,犹太人散布世界各地,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犹太人被欧洲人所憎恨,因此他们对国家没有认同感。
其后半句,这个对国家的信条也可以用在科学上。其意思是科学是为了人民设立的,而人民不是为了科学而存在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56899/8f66bee98b23519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