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力量,是唤起,唤醒一切美好的事物。
让时间来到1957年,那个落雨的春日,在巴黎圣米歇尔大街。街的这边是三十岁的他,因为饥饿,此时正用散步来抵消的他。街的对面是五十七岁的他,此时的他生气蓬勃,步伐有力。三十岁的他看到了五十七岁的他,他激动地大喊:“大师,大师!”五十七岁的他回过头,朝他挥手,回应道:“再见,朋友。”三十七岁的他认出了五十七岁的他,那个曾和他一样,用漫步抵挡饥饿的人,这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相遇。这个落雨的春日,注定因这次相遇成为经典。五十七岁的他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三十岁的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段时间以来,马尔克斯正在描摹海明威的手法;而就在今天,海明威在他眼前走过,马尔克斯明白,冥冥之中,海明威手中的已交由我,从接过的这一刻,海明威的时代结束了,马尔克斯的时代开启了。而后人认识到这一点,至少已是十年后,《百年孤独》面世时。文学的力量,在这个街头,化身“信念”。
时间又来到1925年,冬日的南京,浦口火车站的月台,一边是一位戴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的中年人正试图爬上月台,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努力上缩,肥胖的身体费力左倾;一边是年青的他,泪水不自禁的落下。中年人笨拙的动作在年轻人眼中化为细腻的父爱,时日的艰辛凝结为父子的亲情。我们透过《背影》,看见了年轻时的朱自清先生和他的父亲,看见了背影的凝重。文学的力量,在这座车站,化身“温情”。
画面向前延展,来到一座朝堂。此刻,一位帝王正召集群臣,商议边塞对策,强敌压境,应对几何?多数大臣皆言“和亲”。帝王道,我背诗一首,你们且听: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此诗背完,帝王惨笑:将国家安危托付于女人的和亲,这是何等的拙计!这是何等的懦弱!写诗的人若在,凭此豪气,当重用此人,并将武陵的桃花源赏于此人。帝王是唐宪宗,他看重的诗人却离世多年。这位诗人生前还写到: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这位诗人是戎昱,一位有着坚强风骨的伟大爱国者。文学的力量,在这些字里行间,化身“家国情怀”。
文学的力量,是相随,是陪伴,是你内心热忱的寄托。
陈楠
2020-10-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