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简友广场
【阅读笔记】第二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烈火环境里淬炼出来的

【阅读笔记】第二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烈火环境里淬炼出来的

作者: 许嗒嗒 | 来源:发表于2023-05-10 16:01 被阅读0次

    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读初中的时候,那时看的是简读版,第二次翻开《钢铁是怎样炼成》是原版,简读版删了很多副线人物,只保留主线人物保尔柯察金。读原版时才发现,一些副线人物也很吸引人,比如谢廖沙,这个人物在简读版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看来,以后看书还是得看原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永远坚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段朴实无华而又精彩的人生寄语,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相反它会更加坚定我们的信仰与追求,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克服在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无怨无悔地努力拼搏,矢志不渝地去追求人类更高的理想。

    在这本书里读到“同志”这个词感到分外亲切,而现在的网络把同志这个称谓污名化,让这个高尚而神圣的称谓变得难以启齿。同志这个称谓也从生活里消失了,把他束之新闻之中。

    同志二字分开理解,就是拥有同一个志向的人,与千万人拥有同一个志向,是多么振奋人心而有力量啊!在那个年代,同志是一种高于友情、爱情,甚至亲情的革命情谊,红色信仰是纯洁令人向往的。所以啊,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还是认为互称同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如果觉得有些突兀说不出口,那我亲爱的达瓦里氏,我还是幼稚型的觉得,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好的。

    保尔柯察金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他是通过自身的长期实践,在劳动、战斗、工作各个方面刻苦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才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理想、坚毅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的自觉的革命战士。尽管他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他的奋斗目标,他为之献身的理想始终是坚定不移的,并且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最后他终于通过了种种考验,实践了他在故乡烈士公墓前立下的誓言,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的伟大理想是要经过今后多少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但它绝不是渺茫的和高不可攀的。它是同自己当前的奋斗目标相联系的,它落实在他所从事的各项具体工作中。伟大理想和日常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具体任务的完成,哪怕只是拧紧一个螺丝钉,也是向遥远的伟大目标靠近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谈理想是无济于事的,要苦干,要实干,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要发挥高尚的无私的奉献精神。保尔·柯察金正是这样为实现理想而战斗的,我国各条战线上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也是这样为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为争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早日实现而战斗的。

    任何作品都有它的局限性。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变化,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与自身命运的抗争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主题永远不会改变。

    烈火般的环境里,淬炼出钢铁般的意志

    12岁时,上学保尔被神父针对,因在神父面团里撒烟灰,被开除。去打工烧茶炉,到了刷洗间,里面见证人心险恶,对工人的殴打,对妇女的羞辱,弗洛霞的不体面的事,普罗霍尔的殴打,保尔受尽老板娘的压迫,哥哥阿尔焦姆为他报仇打了普罗霍尔。重新找工作,又在发电厂当火夫当了一年。期间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辛、痛苦、贫穷,并且十分憎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

    这部分让我想到《红星照耀中国》里对毛泽东小时候的事的记叙,都是由一次小小的反抗、抗争,领悟到冒险的重要性,奠定了未来成大事的基础。

    虽然他们年纪轻轻,不懂什么是布尔什维主义或共产党,但他们受富人压迫,看似忍气吞声,实则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与阶级意识,在穷人的心里蕴含着革命火苗,只需星星之火,就可以变成燎原之势。

    觉悟是在探索中形成的,这种探索来源于现实的反映,又有自身的意识追求,是一个从”自觉“到”自为“的过程。在目睹德军以及彼得留拉的暴行之后,在社会主义战士朱赫来的教育下,保尔从一个爱惹事的毛小子,从一个愤愤不平的青年,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将口头的抱怨,内心的不满,转变为真刀真枪的和敌人面对面的决斗。

    意志就像钢铁,烈火就是环境,这是钢铁的淬炼也是坚定意志的成长。

    保尔虽然退学了,可没有放弃阅读和思考,真正让他成长的不是学校,而是他自己。

    精神和意志的力量只有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体会和感受到。我一直认为人在精神和思想上,一定要有一些不管遇到任何境况,都能坚定不移的去相信和坚守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在我面临重大抉择和困境时,帮我做出最无憾的选择并坚持下去。

    保尔是一个十分有主见又敢想敢做的人,他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那种循规蹈矩的“好”学生模样。

    他能在纪律严苛的部队中,思考自己该不该跳槽去骑兵,在低温和高强度的劳动里机警地防范土匪。不会因为只做一件事儿就陷入麻木的重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取得一定资历时却不追求权势,反而是往最苦最累的地方钻,并且对知识充满向往,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保尔从一开始就要为了穷苦人民翻身而战斗,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让保尔日渐成熟强大,指导员朱赫来引路人的离开让保尔开始真正独立,把书籍当导师。他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动力,经历过生死,所以知道生命可贵和时间短暂,宝贵的生命应该用来做未完成的事业。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朱赫来、保尔等无产阶级战士的引路人,那么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他们在实践行动中逐渐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进而逐渐去信仰执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再长吁短叹胡思乱想了,行动起来吧,脚踏实地努力把小事做好,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缺憾,世界那么大,要多出去看看,做没做过的事,去没去过的地方,见没见过的人,去绽放自己!

    初中摘录的内容,那时候只知道机械地背诵,现在重读这部经典小说,才发现这篇小说是那么伟大和鼓舞人心,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保尔柯察金活得清醒又自律,他的身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坚强意志。他有自己坚守的信念,也有自己坚定的信仰。以前只知道的保尔说过的令人振聋发聩的名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今冲着这句“名言”来看保尔,才发现他的品格比想象当中丰满立体得多。他对阅读有着无尽的渴望,他对国家与事业有着崇高的追求,他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认知。“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保尔对习惯的深刻理解,也正是他对意志的力量的认知与理解,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割舍了从年少时就沾惹的抽烟习惯。

    看了列宁,毛主席,邓小平,周恩来的书,我会自发的对他们崇拜,这不是仅仅靠宣传而来的,这是出自于对他们的敬仰和认同。如果在那个时代,我也一定会和人们一样,排队去见这些伟人。为什么这样的人逝世后,会有那么长的送葬队伍。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是苦难尘世的人们奋斗的希望,他们去世之后,人们不经会产生“今后我们究竟会向何处去”的疑问,如此种种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保尔至始至终都明白自己应该走的那一条路,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放弃,他清楚的明白自己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就算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他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战斗下去。

    保尔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在普通人看来就是悲惨的一生。可保尔总是用着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去生活。即便生活已没有希望,他也没有放弃,仍然在绝望中找寻希望。这就是钢铁保尔,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生活态度!

    我不是保尔,我没有他少年时的勇气和一腔热情,没有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决断。我更像普通的阿尔焦姆,曾经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不听旁人的劝解,最后撞得头破血流,没有勇气和能力在演讲台上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我赞成他的忠诚、他那无穷的接受各种考验的力量,我敬佩他那种受苦而毫不诉苦坚韧,但我反对用毫无意义的苦行来考验自己意志。

    时代的局限注定了我无法跟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们完美共情。固然,拥有崇高信仰与理想的人生总是灿烂的,但我无法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英雄,那就像保尔一样热爱生活吧,做个勇往直前的人。

    保尔真正爱的人是谁

    保尔•柯察金真正爱的人是谁?这是当初的一道语文题,我当时的答案是冬妮娅,然而标准答案是丽达。我当时不理解,为了应试背答案。现在再看这本书,渐渐的明白当初那道语文题目出题者的意图了,但是我依然不认同当年语文试卷的标准答案,不过对这个问题,我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保尔是爱过冬妮娅的,谁也不能否认那是他少年时代的初恋。那时候的冬妮娅没有阶级意识,没有嫌弃保尔的出身,而是大大方方地对待他,真诚接纳他,在保尔眼中,她与其它贵族阶级的少爷小姐们是不一样的。家境优渥的冬妮娅体会不到作为被剥削,被歧视的阶级的痛苦。在她眼里,可能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朋友。保尔那种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坚定而又是非分明的态度是冬妮娅所向往的。所以两人相互吸引,彼此产生了爱情。

    至于他们后来的分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的结果。几年后,理想主义行动派和现实主义体面派在现实生活中碰撞,冬妮娅眼里已经只有光鲜亮丽的现实,而保尔却燃烧青春仰望星空。两个人的世界已经完全分裂,无法沟通。冬妮娅看重物质,觉得保尔应该从事更体面些的领导工作,而不是留在基层一线继续当一名工人,保尔则认为冬妮娅变得媚俗,讽刺她身上有了小资产阶级的酸臭,与她彻底无话可说。

    最后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导致两人情感破裂。至少,在我看来,保尔与冬妮娅的感情就是如此。保尔没有投身革命之前,他为了冬妮娅的一句话,从悬崖上纵身跳下去。那时保尔与冬妮娅之间的爱恋,没有任何思想夹杂。

    当保尔投身于革命事业后,他走遍祖国各地,和很多的红军战士一样穿着破烂,却心怀火焰般的热情。他有了信仰、有了思想、更有了新的追求。他的生命要为了伟大的党而献身。他的生命先归于党,然后才属于冬妮娅和其他亲人,这就是他的成长以及变化。保尔心中装的全是共产主义和党,他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强、先进的、意气奋发的无产阶级的工作者。而冬妮娅依旧是之前的生活方式,她还是那个资产阶级里的富家女,思想没有一点改变。这就注定他们两个人在思想上要闹矛盾,有分歧。

    “你有勇气爱一个工人,为什么就不能去爱他们的思想。”价值观不同,这种差异会导致思维模式的不同,使两个人很难走到一起的。保尔和冬妮娅当初的爱恋是真的,但是随着保尔成为了一名布尔什维克,有了信仰,他,两个人的价值观差异越来越大,这条鸿沟是他们无法在一起的原因。仔细想想,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最后都会流于世俗,成为书中的冬妮娅,而能够真正做到像保尔那样无私奉献并且奋斗终生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关于丽达,曾经的我以为保尔与丽达之间,属于理想和事业上的志同道合,尽管两人互有好感,但那并不是爱情。现在看来,当时自己对于爱情的认识还是十分片面的。事业与爱情并不冲突,共同的理想信念更能够让两人成为彼此的灵魂伴侣。当自己为了心中追求的星辰大海而一次次踏上征途时,有什么能比对方的真心理解与温柔支持更让人感到鼓舞和充满力量?

    保尔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能与自己并肩作战的,理解并支持自己的革命伴侣,这已经说不上什么跨越阶级的爱情了,这甚至已经无关爱情观了。保尔的成长受《牛氓》的影响甚深,这不光体现在革命事业中,感情上也不例外。保尔和丽达两人情投意合,但一开始保尔没能好好正视这份感情,以一种不必要的所谓苦行折磨自己,再加上后来一系列的阴差阳错,这对有情人错过了彼此。后来保尔能够真诚地向丽达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内心,并且重新正视和承认自己的感情。但世事总难如愿,但也许这才是人生常态吧。

    保尔•柯察金真正爱的人是谁?我觉得这个问题有问题!感情是不可以拿来作比较的。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遇到谁,爱上谁,和谁在一起又或者没有在一起,都是真实的存在。任何一段感情都不必也不应该被这样质疑,那是对自己和自己爱过的人以及对这份感情的不尊重。

    真正的爱情和婚姻是落实到生活中,是努力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相濡以沫如平静秋水,向着灵魂和理念归依靠拢。

    其他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对无产阶级的具象化表达:没有房子没有地,全靠脊梁和双手挣饭吃,可以说是地道的无产阶级。

    这书中对生离死别的描写很简短,没有浓墨重彩的感情铺垫,每当到了生离死别之场面,我正等待着情感在文字中升华,便发现故事正如隆隆响前的火车进行下去,没有犹豫没有回头,刚酝酿出的悲伤也被接下来的故事隔过去。原来战争中人们来不及悲伤,唯有钢铁般的意志能抵挡悲伤,投入革命建设中。踌躇不前革命如何继续,不流血革命如何成功!也有可能是作者不愿意回忆吧。反应过来的时候,悲从中来。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参加红军,直接拿起武器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旅俄华工总数至少在15-20万人之间。总的来说,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非常多,常常是一个几千人的伐木场或矿山几乎一个不剩地全部参加红军,再加上参加游击队的华工,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数字,但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和影响之深远是毋庸置疑的。之前看《摩托日记》古巴革命战争中也有中国人,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除了中国人这标签,其他一概不知。在这本书看到了这个内容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难到这就是所谓的宿命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笔记】第二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烈火环境里淬炼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kj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