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叔所处的互联网行业,员工跳槽频率高于其他行业,根据某招聘网站数据调研,平均一个员工每隔20个月就会考虑动动身、挪挪窝,开始考虑寻找下一份工作。
根据这几年的工作观察,事实确实如此,身边的同事来来走走,换了一拨又一拨。于是在流动性如此大的行业里,常会听到同事对工作的一些抱怨。最常见的无非是以下几种吐槽。比如:
“直属老板能力不行、水平太差、相处不来。”
“干这份工作没什么成就感。”
“团队氛围差、办公室政治复杂。”
....
这些抱怨不无道理,或许,说的还挺对。
工作不是请客吃饭,总能一团和气。工作是创造商业利益,并做利益交换的场所,存在林林总总的问题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想在创造利益的时候又保持身心愉悦,那就需要继续深入分析下选择工作这个命题。
事实上,你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其实也说明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追求个人成就感的人,我不太相信你会去选择一个极其成熟稳定的大企业,但如果你去了这样的企业,又特别在意个人成就感这件事,这多少说明你首先对自己不太真诚,导致做了违心的选择。
工作和你,本质上是双向选择的,你当初愿意选择一份工作,一定是这份工作所提供的某些东西是你看重的,而你之所以看重,是基于你的价值观,所以说你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也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博弈论中,有个机制叫甄别机制(Screening mechanism),这个机制描述的是当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时候,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识别出对方的真正的意愿。举个形象的案例,在企业招聘员工这个场景里,其实从信息搜集角度来看,企业是信息弱势一方,招聘方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求职者,但求职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公司。在这样的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招聘方选择强调职位或公司的某些特征,来筛选出适合这个公司的人。比如:
我们公司待遇很高,很稳定,是世界500强....
我们公司福利很好,食堂包三餐,带薪年假15天起...
我们公司是小公司,一周上六天班,风险很大,但一旦创业成功,员工会有高期权回报...
要是实在没什么优势可提,就卖个萌:前台妹子颜值很高....
注意,以上每个职位描述都是不同的筛选机制,也会吸引来完全不同的人。
看清了没?其实你是什么样的人,在你看职位的时候,你已经被筛选了,你的偏好、你的厌恶,你想要的东西,你抵触的东西,你是什么样的人,都通过职位的某些特征进行了一轮筛选。
所以说,不是你选择了你工作,工作同时也选择了你。
因此,与其抱怨你的工作环境不够好、你的合作同事不给力,不如好好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工作选择?
那么再进一步,你真的很了解自己吗?
很多人惰于对自己的个体战略分析,其实这比分析外部环境更重要。先分析自己的内心环境,你是谁,要从哪来,去哪去,你想要什么,你不想要什么?你理想的工作方式是什么?你想创造出什么样的工作价值?你想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
回答完这些问题,再以这个为筛选工作的基础条件,再进一步去了解工作的技能要求和工资回报这些进一步的因素。
另外,除了技能要求和工资汇报,你还需要全方位地去了解这份工作,而不单纯看公司的职位介绍,否则你会很容易掉进招聘方设置的甄别机制里,只看到对方想让你看到的突出优势。
你需要全方位地收集信息,才能了解到更全面的真相。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对于每个人是平等的,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搜集信息能力。桑叔提供一个由大往小的搜集视角:
公司所属行业发展历程。信息来源:行业媒体报道、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
公司的自身情况。信息来源:媒体报道、同行业里的其他从业者对该公司的评价、背后的投资方背景、团队核心人物的过去经历;
团队的情况。信息来源:媒体报道、职场社交软件、Linkedin等;
更多,比如通过自己的社交圈、校友圈等方式跟这个公司直接或间接打过交道的人,去从他们身上获取信息。
只要你下点功夫,以上的信息基本都能拿到,继而获得一张信息全景图,这个时候,你自然也能看得更清晰,也能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工作,不仅是我们一生中投入时间最多的事情,也是我们将最佳精力和心力付出的对象,它非常重要,是我们建立个人价值表达的一个载体。
因此选择一份好的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切莫仓促盲目,多些耐心,多些细心,也要多些思路。分析透彻自己,也全面了解工作本身。知己知彼,用在战场破敌,能百战不殆;用在职场求职,却能相濡以沫。
愿你找到像爱人一样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