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先生一生以笔从戎,希望用直入人心的呼唤,唤醒正在沉睡的国民。
《朝花夕拾》是先生对“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的怒喊。这是先生一生中唯一一部散文集,我未曾想到,先生可以用优美的语言痛斥早已麻木不仁的国民,可以用最平常的态度,直面早已腐朽不堪的封建统治者。先生嫉恶如仇,当一众热血青年被逮捕、无情杀害的时候,他对这个烂到骨髓的社会是绝望的。
曾几何时,这个诞生了中华文明的社会是何等璀璨,繁华过后,浮糜奢华的生活流露出的是国家的落伍,文化的衰败。那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犹如燎原之火一般逝去,冷漠代替了希望,千疮百孔的社会就只剩下一群蚕食母亲心血的寄生虫。或许在《死火》中,先生第一次对自己坚定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在深刻剖析自己对旧社会旧意识的看法后充满迷茫的眼光。
如果先生还在对《死后》的未知领域充满疑惑,对未来的中国充满忧患,那么《药》里面对封建专制的抨击和讽刺便成为了先生对一群社会寄生虫的讨伐缴文。在夏家革命志士英勇无畏的牺牲下,表现出来的是先生对民族未来的希望,犹如星星之火,只要尚有一点火星,便可成就燎原之势。先生之大义,不在对一个人物命运的感叹,而在于对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的关怀。
阿Q或许早已成为每一位阅读过先生小说而熟知的悲剧下层小人物,可谁会在意他的精神呢,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事实。阿Q早已随着先生而逝去,但他失去的不过是腐烂的肉体,他的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冷漠的态度、麻木的内心,妄自尊大而欺软怕硬的性格,这便是阿Q精神的真实写照,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先生对民族的忧患意识从未改变,他一生嫉恶如仇,致力于推翻整个旧社会旧意识,只想改变冷漠的民众,挣脱旧思想的束缚,再造一个没有乌云遮盖、到处充满阳光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