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又一场台风登路,狂风暴雨密密地砸下来。各级天气预报一再提醒人们尽量不要出门,故而这几天一直躲在家里。
女儿说,“再不出去透透气,我就长毛了。”是啊!天一直阴沉沉的,大白天屋子里都漆黑一片,这样的天气的确是让人压抑郁闷,有点想逃走的冲动。
晚饭后,难得雨小了点,风缓了点,赶紧领着女儿跑到街上。大街上到处是任意流淌的小溪流和被狂风暴雨打落的枯枝烂叶。
“这么多枯枝烂叶,是到秋天了吗?”女儿疑惑地问。
我算了算,可不是怎么的?已经立秋五天,应该算秋天了。时光匆匆最无情。一想到秋,顿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一年又过去大半。
秋韵对秋的印记总是萧瑟的,是悲情的,是伤感的。文人墨客写下的悲秋诗词更是枚不胜举。如:
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那冷冷的风儿啊,吹得树叶飘飘荡荡,纷纷扬扬。
柳永和宋玉更是把悲秋里不仅有冷清悲情还有离别伤感。柳永在《雨霖铃》里这样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是离别,是伤情的,是冷冷落落的。宋玉的《九辩》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秋木无言萧萧落,壮实一去不复返……
李清照心里的秋是凄凄切切栖栖惶惶的:“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萧萧风声,瑟瑟雨声,还有那薄凉的月光,愁肠百结,百结愁肠,又怎能让人不伤感不惆怅?
秋风秋雨愁煞人。要不是看到地上掉落的枯枝烂叶,怎么会想到如此这般的秋呢?
秋韵“妈妈,快看,那边的景色好美啊!”
女儿的一声欢呼惊醒沉思的我。原来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一片田野边。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大片浓妆艳抹的绿:翠绿茂密的大树,鲜绿浓密的绿草,浅绿繁密的庄稼。绿得瓢泼张扬,绿得姿意放肆,绿得荡气回肠。
最吸人眼球的是,每一片绿叶都挂着数滴晶莹剔透的小水珠,仿佛千朵万朵的玲珑水晶花同时绽放,瞬间闪亮了我们的眼,美得震撼。一直认为绿色是最朴素无华的底色,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光彩夺目。
在这水草肥美的初秋,到处是生机盎然蓬蓬勃勃的样子。大地的主色调还是绿色。此时是一年中草木生长得最恣意忘形的季节。怪不得李白说“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看看田野里,就连新秋的石榴和芋头都别有一番美丽景象。
“呱呱!呱呱……”几声脆生生的蛙鸣从田野的沟渠传来,仿佛是为大雨唱着最美的赞歌。高粱已经像个害羞的小媳妇一样红着脸低下了沉甸甸的头。玉米飘着长长的须髯裂开嘴笑,一不小心露出几颗大黄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眼看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秋韵我仿佛看到了天晴日出,天高云淡,人们在田野里忙碌而愉快的收获身影。刘禹锡笔下的秋是最讨喜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充满了欢愉朝气,充满了豪情万丈,一下子扫除悲秋的阴霾。
其实啊,秋天也是很美的,像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一想,就美得让人心动。
是悲?是喜?是愁?是忧?是伤?还是乐?是惆怅寂寥,愁肠百结?还是神清气爽,豪情万丈?不能说与季节与天气没有关系,但至少是自己心境的外露,境随心转。
秋意阑珊,我们无法左右天气阴晴与季节更替,但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心境,做一个喜乐平安,神清气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