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奥勒留对人从来不抱有太高的期待,他只是用最高的标准看待自我,他是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呢?在《沉思录》的开篇中,他对14个人的评价已经说明了问题,他主要从他人的优点中学习,并更多忽视个人的缺点。
他从几岁起就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十几岁要当苦修型哲学家开始睡硬板床,二十多就跟相处多年的芙斯汀娜结婚了,多年来作为准继承人帮安敦尼处理公务,四十岁登基时已经累出一身病。他祖父,维勒斯,多年帮哈德良处理国事。他母亲,多米提亚,青年寡居,多年来没有改嫁,一心教育儿子。他养父,安敦尼庇护,50多才登基,硬是活到70多岁,登基多年来几乎足不出户,上午干活下午耕地,从来没有超过一个以上的女人。所有人都特别自律,都特别知道自己需要干嘛的家庭环境里,奥勒留对人的想法非常纯洁,他压根想不到人会有懒怠,不想干,懒得干之类的念头,因为他周围所有人几乎都没有这种念头。
公元161年,马可的养父去世,此时马可已经做好了继承皇位的准备。但出于他的荣誉感和高明的政治思维,他坚持卢修斯·维鲁斯与他共同执政。维鲁斯是几乎根本不干活,但是这个人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帝王教育,从小团宠压根没责任概念,所以奥勒留也就没逼迫过这个弟弟。
身为皇帝,马可推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赈济社会上不受欢迎的群体——奴隶、寡妇、幼儿在他的统治下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们担心富人和穷人在法律权利和特权上的地位存在差距,但总的说来,马可致力为子民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繁荣的帝国。
他勤勉工作,从不抱怨。《沉思录》表达过度反应和绵绵苦闷是对生活中的罪孽最不好的反应。“如果你为外物困扰,困扰你的其实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对该事物的判断。”他曾这样写道,“现在,你有足够的能力抹除你自己的这种判断。”他还有这样一句警句:“黄瓜若是苦涩的,丢掉便是。道路上荆棘遍布,换条路便是。这么做足矣,切勿徒劳埋怨‘为什么世上要有这些破玩意儿?’”
他注重从身边人的改造做起,他是这样说的:你首先要关心的是你身边的人,他们不但因为忙碌于琐事而误入歧途,而且把依照惯例本性应该做的事抛诸脑后。此外,这些人还执迷不悟、乐此不疲。所以,必须要牢记的是:对每件事的精力分配要做到与其价值相符,而且在比例上要适当。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办好正经事,也会对自己不满意。
有人这样吐槽:奥勒留对孩子的要求实在是低得不行。安敦尼这种面具宅男,尚且教育孩子品德端正勤俭朴素。奥勒留却完全不同,他在《沉思录》里写,“感谢神明使我的孩子既不愚笨也不残废”。这种低要求或许来源于他的孩子的大量夭折(生了十四个,活了五六个),但这个要求对于任何家庭都太低了,何况对于皇室家庭。这么低要求下去,孩子出问题其实不奇怪。奥勒留这个人,就对自己要求严,对全世界要求都松,容忍度特别高——祖父爱后辈就行,只是搞个同性恋嘛,没事的,我继承房产,把小祖母(安提诺乌斯)的雕塑从别墅拿出去换个地方搁,就好啦。父亲爱儿子就行,自己去耕地让儿子工作,锻炼孩子嘛,累就克服一下。弟弟爱哥哥就行,不履行职责没事,有哥哥顶着。弟弟不会打仗,找顾问团出谋划策。弟弟要别墅,要按摩浴缸,给,不就是他这个哥哥再多干点活吗?老婆爱丈夫就行,品行别太差就行,啊她还很漂亮,和丈夫感情好,士兵都喜欢她,这就可以了。孩子不傻不残就行,女儿什么性格都OK,儿子就剩康茂德一个,诶呀能干活,多好,初升的太阳,我老啦~
在他看来,时间就像一条河,里面的激流仿若是世间发生的大小事件;因为就在某个事物被瞥到的时候,已被另一事物匆匆带过并替代了它原有的位置,而且再过一会儿的工夫,这一新的事物照样也被带走不误。因为各人有自己的命运,所以在他看来,我们应该始终不忘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土可成水,水可成气,气可成火,反之亦同。
想想那种不知道自己人生之路通往何方的人吧,他们与时常在一起进行恳切交谈的知己争论着支配宇宙的理性究竟为何,这些人也不忘讨论他们每天遇到但却依然陌生的事物。所以他不抱期待,也永不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