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500万,干点啥呢?那就先还了房贷,还剩200万,再去付首付买一套;
小农意识,好不容易从银行借出来的钱,竟然要提前还贷,还不拿钱再多买几套。
也对,深圳买不了,那就成都,好吃的多;也可以去厦门,厦门气候好,漂亮;昆明也不错,宜居,实在不行,回咱老家承德买一套也不错。
如果真的有了500万,这里面的这些小想法不知道哪一个会实现。
最终因为这个差一点,这些美好的小烦恼,一个也没出现。
至今我依然过着平常的日子,就如你们了解到的我一样。
这个500万,并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白日做梦,而是它曾经真实的落在了我的头上。
两年前的3月份,当时的深圳像极了今日的北京。
2015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开完两会,领了命的封疆大吏们,在自己主管的区域里,开始施政,于是就有了深圳臭名昭著的“330”房贷新政:首付比例下调,营业税免征期限从5年下调到2年。这一政策砸在市场上,就是人人谈房,人人卖房,人人买房,深圳的房市终于从14年的整体萧条,犹如神助一般,瞬间膨胀,出去玩了7天,房子多卖了30万,睡一觉醒来,中介说你的房子还能再涨10万。
15年5月份一套总价695万元的二手房,到了7月份要过户的时候,已经涨到了1000万,到诉讼案件结束,该套房屋已经涨到1200多万。虽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卖家赔偿房款总价12%的违约金给到买家,但卖家却因“及时毁约”,多获利500万,除去赔偿买家的几十万,也获利了400多万。
如果没发生违约事件,事情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9月份办完购房手续,看着695万买的房子已经涨到了1200万,一家只有4口人,170平的房子,住着也太奢侈了点,肯定会卖掉,500万轻松到手。
对,你猜的没错,我就是那个差点被500万砸到人,也是被违约弄得差点无家可归的倒霉蛋。
330新政,确实去了一部分库存,但是其中有多少人是改善型住房,是自住的?有钱人,啥政策来了都不怕,他有足够的资源,去翻转腾挪。二八定律中的八,手上只有那么一点钱,最怕的就是政策朝令夕改,好不容易按照现行政策攒够了钱,你大笔一挥,嘎巴又发布一个政策。
前一秒还是美好生活,康庄大道,后一秒就成了世界末日,生无可恋。
就像现在的帝都人民一样,正在无比痛苦,而又不得不承受着北京“316”房贷新政。因为这次两会上,上头又说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啥这句话不早点说,15年深圳房地产违约潮漫延的时候,咋没有一个当权者吱一声,哪怕你把这句话撂在那,那么前段时间厦门买房白赚120万的新闻,也算不得新闻,120万太少了,500万耶!
2年前深圳的刺激改善性住房的新政,带来的是房价报复性增长,违约潮和诉讼潮。刚刚北京的新政,虽然施政者的目的是控制房价,但一样出现了“一些完成二手房签约但还没来得及网签的买房者,已经出现了违约潮。”当然据说这次违约的是买家。
不一样的政策,不一样的违约方,总有那么一波人要受到伤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也许在北京的某个角落里,也有一个像我当年一样无助的人。原本有资格可以买,现在认房认贷,买不了了;政策变化之前够首付,现在提高了首付比例,首付款不够了;缩短了贷款的期限,即便凑够了首付,月供也无能为力了。
对我们这些遵纪守法,崇尚规则和道德约束的普通人,是政策最大的约束群体,即便想出了假离婚,再婚,借买房名额等等各种炒房大咖玩剩下的办法,哪一个又不是被政策逼的呢?
准备买房子结婚安家,或者为孩子申请学位的刚需,赶上新政。短期看,不乏有幸运儿,像北京的那个大姐,去年买的房子,因各种原因没过户,新政下来要过户,发现需要多出200万首付,有什么关系嘛,她的房子已涨到了1200万。
所以记者说大姐不会考虑违约的事,脑袋进水啊,一年不到赚了几百万,还要违约?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笑谈多出的上百万首付,而且从过去多年房市发展来看,不管哪个新政的实施,普通人没得到什么好处,最后为政策失效、跑偏买单的还是普通民众。
每一次新政的实施,都给了人们无限期待,每到这时,就有很多愤青,喷子,嘲讽挖苦忙着买房的人,期待着有朝一日房价腰斩看别人笑话。结果呢,每一次不是被自己盲目的期待打肿了脸。
不知道当年有无数粉丝鼓吹房市崩盘的“牛刀”他老人家买房了没有?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就是它本来的属性。可过去那么多年,它扮演了什么角色?在我们的生活里,它可以翻云覆雨,它可以让人丧失人性,它不太顾及亲情,更不会念旧情,它可以反复无常,还可以出尔反尔……它就那样看着我们一年又一年为它痴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