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家孩子那么暴躁,动不动发火?”
也有人问:“我家孩子内向,在人多时不敢说话。”
这是两个相反案例,但我把这两个现象用四个字形容成:“情绪反应”。相比第一种反应,第二种的调节难度大得多。
有家长会说:“我要改变,反省自己,言传身教,不要动不动对孩子发火。”这个特别难做到。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是每个个体身上都有不同的角色扮演,当作为孩子时,当作为父母时,当作为职工时,我们的情绪反应在特有的环境各有不同。
就像,我们不会轻易对我们的客户发火,即使对方不够买我们的产品。但如果我们叫小孩必须做什么时,他们不做,我们就无法控制自己了。我们对领导也不会轻易发火。这就是特定环境下不同情绪反应。
那如果你本身是慢性子的家长,你的孩子慢悠悠的概率会变大,如果你是那种一点就爆的家长,你的孩子多半也是如此。这里讲到言传身教,大家都在写,都在说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实际上,大多数人没能力刻意做到正确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真的重要吗什么叫刻意做到正确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真的重要吗?
你本人自己就会随手乱扔垃圾,但你看到小孩乱扔,你就会说:“不要乱丢垃圾,扫地的人多辛苦呀!”可,真正环保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直接做正确的示范。
所以刻意去做正确的言传身教,是有难度的。也很难在每个方面维持得那么好。
我记得我也写过:“凡是最终刻意而为之的教育都会失败,因为父母并不熟练。”
如果你刻意为了教育孩子,刻意做出的榜样。你的教育就会有痕迹,你的孩子能够分辨,一旦他分辨出你是刻意,那么你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小。
现在,我们再回头理解,什么叫“情绪反应”。首先来观察现象一:放学后,孩子回家,看到餐桌上有水果,拿起吃了起来,吃完去了趟厕所,然后在自己房间里玩了起来。这时妈妈在嚷嚷:“你回家后不能先写作业吗?你先写作业等下叫你吃饭”。
现象二: 孩子写作业期间不是喝水,就是吃东西,要么看课外书,要么总是动来动去,要么走来走去,这时妈妈一看孩子动就吼。
现象三,孩子说:妈妈我出去玩,妈妈冷淡地问:你作业写完了吗?没做完不能出去玩。(常用这句话的家长以后换一个表达:做完了立刻可以出去玩。这是正面的暗示,孩子就会得到一个信息“我只要做完了就能玩了”,而没做不能出去玩这句话,孩子得到的心理暗示是“不能出去玩”。)
现象四,妈妈不耐烦说:我不是说过了吗?不能这样……
那到底什么是情绪反应?情绪反应的意义在哪里?以上4个现象的妈妈在面对孩子的事情上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情绪。大家再回头往上看加粗的字体,是不是能总结出来几个情绪表现词。
你对待事情的反应,通常由最简单的四种情绪表达出来:喜怒哀乐。
第二层次是:冷静、着急、理智、幽默、感性。
言传身教的本质等于模仿。孩子在模仿你对待事件处理的反应。孩子是无法学习你的情绪的,我们常说的这孩子脾气像他爸爸。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孩子的情绪反应像他爸爸。
这孩子像他妈妈一样,幽默开朗。正确的说法是:这孩子的情绪反应像他妈妈一样幽默开朗。我们面对现实生活时,在不同的环境下的情绪反应都是不同的。所以,言传身教是高级术语,也是一种共情关系。但本质是模仿。
解决方法:如果你想孩子面对事情时,不要暴躁,那就在你面对自己的生活时,遇到令你暴躁的事情时,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处理方式。孩子学习的就是你的情绪反应。
很多家长总是说:“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我要改变自己的情绪”,这很难。控制自己是痛苦的。有时候教育孩子,真的也是在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