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的课程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课,不知不觉已经过半了,这次的课题是如何高效阅读与持久输出结合。这次训练营的伙伴真的都非常厉害,有很多已经在豆瓣、掌阅等平台签约,大家都在默默地努力。
今天的主题,是在写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大量的阅读不写出来,并不能传递价值,持续地写又不去读书,很快就会被榨干。所以必须两者有机地结合。
一、首先是读什么书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其实不仅仅是经典的书可以阅读参考,有时读一读差一点的书也是可以的。要养成批判思维习惯,尽信书不如无书。
最好的状态是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比如看到非常经典的书,但就是读不进去,产生抗拒,毫无兴趣,读书的效果就非常差。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总是读一些轻松的书,最好能阅读一些给自己带来思考的,理解有一定挑战的。
当读书不再那么痛苦,变成自发地钻研和了解,产生了极大兴趣,才能从书中学到东西。
读的书目不限于小说,也可以是散文、哲学、心理,还有干货类、应用类等工具书。这类书可以成为学习的向导,更好地了解其他领域。
二、然后是如何读的问题。
不能只读这本书的主要情节,要从书中获得启发。
1、为什么要读,获得了什么?
以作家视角解读,解析书中的人物。通过什么事件来让人物形象更立体,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对本书的做一个点评。
拆解结构、人物关系,带着问题读。有些书可能只值得读一遍,有些书要好好再精读一遍。
书中的内容也不完全就是好的。有哪些观点是赞成的,那些是有问题的,可以写一篇书评。
三、记不住怎么办。
记笔记、摘抄、积累词汇,重点好的片段。
不要太在意能否记住。努力记住1%的内容就好,因为很多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不多的几千字。重要的是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读书挑一个时段
读小说可以用周末大块的时间集中阅读;
上班之余碎片化时间,可以读一些散文杂志、工具类书籍,挤出多余时间
读书的误区:1、读大量的书并不能真正提高文章,还需要持续的练笔。
2、不能盲目地相信书中所说完全正确,也不要盲目的追求数量,一年好几百本。
五、书中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应用到生活中。
学到了很多道理要和实践相结合。从经典作品中拆解灵感,寻找方法。
还有一种读书状态,就是完全享受读书,也不需要记笔记,只是单纯地快乐读书,提高思想境界。
阅读能够让人尽快摆脱卡文烦恼,获得灵感。
推荐书单
1 《挪威的森林》
2《红楼梦》
3《一个人的朝圣》
4《包法利夫人》
5《老人与海》
6《白鹿原》
7《平凡的世界》
8《史记》
9《百年孤独》
10《活着》
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