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是不想就这样了
不久前看了我不是药神的点映。
全片电影都是很写实也很破旧的基调,围绕着药这个字展开。药嘛,就是为了治病不是吗?既然是病,那就免不了牵连出疾病死亡家庭与人性这样沉重的话题,共情是触动每个人必要,这些沉重的话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每个人潸然泪下的原由。
生活困难、手头拮据、老人病重、失败的婚姻、交不起房租和孩子这些窘迫的现实,成为主人公程勇卖印度格列宁赚钱的伏笔。在国内一瓶高达近四万的药,印度生产的却仅仅只售卖五千,进货价五百,而印度本地零售两千,它们的药效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一瓶廉价的印度格列宁可以维持一个病人的生命,可以大大地缓解那些“穷病”的蔓延。
基于赚钱,程勇开始了卖药的路途,也结识了几个小伙伴,随着他的步伐,我们看到了那些贫苦的挣扎在生死线和城市边缘的病人,见识了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有多么艰难。当然,也基于卖假药坐牢,张长林的诱惑和胁迫,程勇放弃了这条路,也放弃了他的伙伴。
将他唤回这条路的是吕受益的生命,最开始找到他的是老吕最后拉回他的还是老吕,他的死亡让程勇重新开始卖药,而这次他不再是为了金钱而走私卖药,而是为了良知为了生命或许也是为了当年的放弃而赎罪。最后,程勇还是没有逃离法律的制裁,可是人性不是法律可以解释的,他最后减刑出狱,格列宁入了医保,程勇再也不用假药了。
整部电影一直保持着破旧的灰暗,没有因为卖药的发家致富而给程勇换上大房子,过上糜烂的生活,甚至没有给魔都上海几个高楼大厦的镜头,因为它要表达的是救赎,救赎的是生活,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多余的赘述,没有金钱能够耗得过不治之症。
电影里每个人都很有戏,尤其是王传君,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他演的病态和对一切的强颜欢笑,都让人深深置于那种浓稠的悲情中;刘牧师承包了所有的笑点,可他也是个真慈悲者;周一围的警察,代表了执法者站在善意对立面的无奈和痛苦,他有他的职责也有他的悲悯;黄毛是个仗义又桀骜的形象,他才是最强硬最有个人立场和执着的那一个;思慧作为女性角色,富有的色彩和感情就更加复杂浓烈,程勇花钱让酒保跳舞和跟她回家那段就意味深长,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思慧受的苦更多,她不相信俗人也厌恶那种交易式的两性关系,所以当程勇推开她仓皇而逃时,思慧是松了口气,也真正地相信了程勇。
几个镜头让我记忆犹新,程勇说解散的那天,小屋里打着暖暖的灯光,小火锅还在咕噜噜地冒着气,窗外小雨淅沥沥,一切都那么安静,只有程勇是恼怒的,是在咆哮着,黄毛站了起来砸碎了瓶子离开了,他们都站起来默默地走了,老吕笑了:“大家都醉了吗?”他的笑比哭还难看,一个滚,让他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沉默的佝偻地走进雨中,离开了……
黄毛死前为什么要笑呢?笑得我眼睛突然就湿热了。他逃出了警方的围堵,做了个有义气的人,他笑得那么意气风发,那个冷冷的傻气的农村孩子第一次笑得那么开怀,下一刻却死在了血泊之中,他本来是要回家的,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老吕有个孩子,他还想看他给自己生孙子呢,可是……我对那个镜头印象深刻,老吕唇色惨白,头发稀疏地掩盖在帽子下,他勉强一笑,淡淡说:“没有药啊,就这样了。”
就这样了……
那个长官说了一句话:“我们见过法大于情的事还少吗?”这让我又突然理解了执法者,法未必面面俱到,但这不能成为我们违法的理由,我看过很多城市之光类的故事,他们认为可以代替法律制裁罪人,可是惩罚痛快,但牺牲冤情又何时了?情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所以才会产生法律,它的客观和直接是解决乱麻的那把快刀。
但我想,法大于情,不代表法不容情,法律是基于人情冷暖的,没有人会不为那些送行的病人而动容,也没有人能忘却那渴望生命和熄灭渴望的双眸。所以当结尾闪出一行行字,告诉我们中国在改变,法律在温情,一切都会更好的,我想没有人会不为此欣慰。
最后,此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真正的程勇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的真名是陆勇,最终无罪释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