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式唠嗑体2019-50
n个原因导致今天没有出门。
一个人猫在家里,把厨房地上和餐桌上堆着的书清了清。然后,下午下楼,扛回来另外一箱书——刚清理出来的地方,又不够了😂
很多人问我,“牛牛,怎么才能不焦虑。”
说得好像我不焦虑似的。
我也焦虑的,要不,不会买这么多书。(咦,好像暴露了什么)
还有n多的网课、会员。有一些,我自己都忘记了。
记得剽悍江湖有过一个活动,是关于清书清课的。我没有参加。
开玩笑,即便以我老人家“秋风扫落叶”般的看书速度,看完听完现有的这些,也至少需要多半年——还得在其他啥也不干的情况下。
就像今天下午,给牛牛童鞋准备他指定的炸酱面和翡翠鲜虾面(好吧,这是犒劳我自己的),1.5倍速,也只是听完了3门课。
(顺手把其中一门觉得对好朋友有用的推荐了出去,简单写了推荐语,告诉对方木有时间的话,可以从几分几秒开始看起。)
翡翠面多做了一些,煮的时候意识到,打的菠菜汁不够浓,面条只有浅浅的绿色,跟我期待的翠绿的色号,差着好几级。
好在很好吃。
上面条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0321/97bb1fa532f29510.jpeg)
这么看,好像焦虑中,又带着一些闲适。
我知道,认真学的很多东西,多少都会帮助自己在知识体系中,补上一小片拼图🧩
比如说,学年金险的时候,学到40%的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跟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显然,这个比值越高越好)是警戒线。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看到《老后破产:「长寿」的噩梦》中,那些只靠养老金生活的人的日子,又是另一回事。
封面上有一句话,很让人无奈:
“人总有一死,那还不如早点死死干净。我根本不想要什么长命百岁。”
想到自己说要活到130岁做老妖婆,再算算活到那个时候,每年需要攒下的钱,我沉默了。
随便算一下你就知道为啥了。
以30岁为例,假如我们退休时的工资是2万元,60岁退休,活到80岁;按40%的养老金替代率算。我们需要为退休——离开准备的钱:
2w/月x12月x20年x40%=192万
从30岁起,每个月需要为退休存:
192w/30/12=5333元
你可能会说,到时候有退休金,没事。嗯,你说的都对。不过别忘了,这是按照最低的警戒线计算的,还没有计算医疗、看护等等其他的支出。
何况,说不定,你原来还打算等到退休以后,实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咧。
不玩命努力,根本活不起😂
坐在厨房的地暖上码着字,牛牛童鞋跑过来,看到了放在小桌上的我写着万一没有完成当天既定任务,需要挑选的罐子里的纸条。好奇地说:
“妈妈,我可以抽一张吗?”
我点头。
看着他纠结半天,才抽出来一张,打开就挠头了:
“妈妈,你怎么写英语啊?”
啥?我都不记得自己还用英语写过😂
接过来:
Whatever You Want.
手气真好。我自己就木有抽中过这一张……
常常问自己,干啥是可以积累复利的呢?
还真不少。
当然,也没少干蠢事。比方说,我会从零开始做事情,而任性地选择尽可能少地去利用以前的积累。
要感恩的是朋友们很帮忙,有需求会来问我。这也算是以前做的事情,被朋友们认可累计的信任。
回到前面说的养老金的问题。想要年老的时候,还能过得比较滋润。除了节流,还有开源。
关于开源:
不断学习,让自己持续增值,乃至越老越值钱,是比较靠谱也能看得见的方法。
想想自己的时间、资源投到哪里,可以产生复利?老的时候才能实现躺赢。
做到某个细分领域的顶尖,拿行业最高的报酬,跑赢80%的人。
关于节流:
节流的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以前我咋没去多了解?😂感谢自己的身体木有出啥乱子~),是转嫁风险。《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我看了好几遍,风险自留的结果,是我们省吃俭用“不买书不买课”节下来的流,为医疗做了贡献。
分享一条我这段时间做保险的心得:
亚健康年轻化。
投保的时候,健康告知闭着眼睛都能过的,真不多。这是我从业之前没有想过的。
建议:
001 只要不是特别困难,趁着年轻、身体健康,尽早为自己配置一份保险。假如只有几百元的预算,优先配置核保相对更严格的商业医疗保险(25岁只需要300元左右)。
002 其他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003 一旦确认是自己需要的保障,别拖延下单,真的。毕竟很多保险有等待期,万一等待期有啥问题,好心塞的。
唯愿你一生平安,无病无灾,活到1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