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人物读书
徐皓峰《刀与星辰》:最高级的影评拼审美

徐皓峰《刀与星辰》:最高级的影评拼审美

作者: 周雨聊管理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21:20 被阅读252次
    徐皓峰《刀与星辰》:最高级的影评拼审美

    他写影评的缘由,始于“刚好知道”。

    看了部电影,其中的典故,刚好知道,写了篇影评然后发表,由此写了下去。

    我和《刀与星辰》,也有个“刚好”。

    某人买了书,遗忘在沙发上许久。我多次经过它,瞥一眼又走开。某天心血来潮随手一翻,然后----即便不是一见如故,一见倾心总是有的。如此经典必读书目,我竟将它闲置那久!

    我读过许多影评,也写过一些,但直到读了它,才算见识了影评的专业性和能够达到的深度。

    它的层次、深度、专业性,与作者徐皓峰的三重身份有关,------他是一个没被电影和小说创造耽误的影评人。

    对了,他还客串过演员。

    徐皓峰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作为导演,他执导《倭寇的踪迹》,开启导演生涯,并凭借此片入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后凭借《师父》、《刀背藏身》分别入围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作为作家,著有纪实文学小说《逝去的武林》、武侠小说《道士下山》、《国术馆》、《武人琴音》、《武士会》等,此外,还担任了动作片《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并凭借该片入围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奖和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导演经历给了他解读的专业视角,作家的文笔给了他思考的深度和作品的可读性。

    所有的经历沉淀于这本影评集,应了他自己的一句话:“或许人无目的的行为,都有一个目的在等着,自以为混乱颠倒,有天发现,是种搭配。”

    而无论导演、作家、演员还是影评人,他避不开的主题都是,--“武侠”。这股痴迷和投入,是他的活水之源。

    《刀与星辰》,在我看来,这“刀”毫无疑问是武侠,“星辰”则象征着一种理想、情怀。

    他对叙事艺术有很深的领悟和见解。

    他反复强调:高级的叙事艺术是混淆是非的,电影是视听的叙事艺术,所以人类发明电影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审视自身。

    《刀与星辰》作为影评集,更直接的(写作)叙事方式,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他以电影为载体,一根主线延展出万象,涵盖内容丰富。

    从对电影类型、服装、色彩、人物性格等的欣赏介绍,到不同导演包括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师作品风格的评析对比,再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变化探讨…干货满满,同时绕有趣味。

    他欣赏电影中的“淫巧奇技”:《英雄》里张艺谋将花样滑冰的动作溶进了湖面上的武打中;《十面埋伏》的飞刀,用的是台球的正反弹原理。

    作为同行,他最能捕捉到导演们的变化:《十面埋伏》中张艺谋已经领悟了动作美感,不需要色彩来救场,于是摆脱了俗艳喜气的农村色彩谱系(大黑大白大红大绿),降低了刺激性,色彩有了高级的余地。

    同样是“竹林”,不同导演玩出不同花样:胡金铨的竹林“打斗借鉴了日本剑侠片,气氛严峻”;张艺谋“像爱迪生一般的来到了竹林,发明了各种用法,丰富了武打动作”;李安的竹林则是在“谈恋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玉娇龙在抒情的慢镜头之下,二人的追击成了追吻,荡漾的竹叶被拍成了弹簧床。

    他坚信电影美学和脱衣舞美学一样:“身上的最后一块布拿掉后,就不性感了”(罗兰.巴特),----剧作上也如此。

    据此分析,电影《梅兰芳》中年段落的遗憾就在于,“人人都在掏心掏肺的说话”。内心表露得太多,违背了“好的叙事,要像唐诗一样懵懂”的含蓄美。

    他对经典武侠形象的剖析毫不留情:“黄飞鸿的起点是泼皮素质,终点是一个给人留面子的狠人。叶问是为个人生存,和讨薪民工性质相同。”

    观点独到,又令人信服。

    不读此书,不知道以前的电影都白看了,影评都白写了。

    徐皓峰《刀与星辰》:最高级的影评拼审美

    然而它的价值却不仅仅局限在对影评写作或电影欣赏的指导上。

    诚如他所说,“发明电影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审视自身”,他的影评也并不局限于电影本身,越过胶片和票房,他看的更远。

    记得小时候看过很多香港武侠片,闹哄哄的看完笑过,就算了,今天的很多流量电影其实也是如此,但另一方面它们生命力顽强,市场依然活跃。

    徐导替我解惑:故事需要价值观的冲突和辨析,而晚会是凑场面和凑名角。热闹完就完了,--原本也不以打动人心为使命。

    于是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未能打动我的心,在于他们本质上并非“(叙事)电影”,只是以电影为幌子的晚会而已啊!

    晚会总有观众,打动人心的电影却常常受市场冷脸,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混日子的人太多。

    “混日子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看热闹。”

    混日子的背后,是“价值观混乱“。因为“混”,便很难有太高的审美和灵魂共鸣的追求,浮夸、华丽、炫酷、不动大脑……自然是极好的。

    这也是好莱坞模式之所以受推崇的心理基础吧。

    虽然事实上,”好莱坞电影是很中国的,也是‘道德决定胜负’的逻辑,其《蝙蝠侠》、《蜘蛛侠》等,都是阿Q式的自我满足。”

    认识越清醒,对中国商业片便越怒其不争。

    他总结为“嫖客心态”:在消费上占有它,在心理上鄙夷它,这是嫖客对妓女的心态,也是导演们对观众的心态。把老百姓当作最粗俗的蠢货,觉得是几招就可以摆平的……

    他自然是不屑与此的。

    他点评《茶馆》,说,“老百姓过日子不管主义,只看文明。"茶馆从“半年一结账”到“喝茶先付茶钱”,人情的厚道全无。人对人高度不信任,都是暂时关系,谁都活的没有底气。从一壶茶的规矩,可看出人间气象。

    《茶馆》就这么四两拔千斤的表现出了礼崩乐坏。

    举重若轻,也是他这本书的特点。

    他应该像别人评价王小波一样,是个内心优雅的人,最怕“生活得丰衣足食,但文化消亡,人间变得无知无趣。”

    若非如此,怎能写出这样一本博学多识而有趣的书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皓峰《刀与星辰》:最高级的影评拼审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jo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