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故事
《我是范雨素》 :在一地鸡毛中敞开的灵魂

《我是范雨素》 :在一地鸡毛中敞开的灵魂

作者: 派大欣儿闪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22:35 被阅读0次
    守住全心全意的灵魂

    《我是范雨素》火了。

    这是一个初中毕业,在北京做育儿嫂的中年妇女的故事。

    文章写得一片赤诚,直击心窝,每一个字里都能捏出汗泪,都是抵抗、妥协和拉扯。范雨素的身上有巍峨,她在一地鸡毛中,变得透明起来,文字是她敞开的灵魂。

    1.灵魂穿透壁垒的声音

    直视过生活的人写作时反而是平静的,看范雨素的文章很怪,仿佛她与作品是分割的,她的灵魂始终作壁上观,俯视着这粗劣的一生。文字成了她与苦难交手的法则,凭借着一只笔,去抵抗荒唐野蛮的外部世界。

    范雨素写苦难,有种举重若轻的态度。她写“大姐姐不发烧了,智障了”、“活下去是硬道理”、“我没有家了”,没有多余形容和过多渲染,人生值得抛掷热泪的事儿,在她道来却是淡淡的笔墨

    这种写法总让我想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史铁生剖析自己,写的是“我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质,刚刚有点像个人了却又过了头,像个人质,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定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

    看得真切,写出了所有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也是范雨素。文章火了后,她回应说自己是干苦力为生的人,并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

    也许她比更多人先明白,世界不会因为你深受磨难,而变得公道温柔。铺天盖地的关注后,依旧是举步维艰的生活本身。


    2.灰暗现实中挖出一点真诚

    《我是范雨素》中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满足和幸福,那就是小说看得太少了”。

    非常赞同,不是因为读书可能带来的光明敞亮,而是因为真正的文学总是负责揭露最不堪的一面,也许是社会,也许是人性。比起鸡汤一洒满堂彩,“比惨”成了更有效的安慰手段。

    我一向不喜欢现在的鸡汤横世,不管怎么看,始终是隔靴搔痒的意味。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分享了一个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会专门组织“苦难展览”,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放声哭泣,为了博取老师关注,甚至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当今的许多爆款文章隐约透露着类似的气息,在潮流的带领下,一片真假不分的叙说,文字成为一种表演,流过点眼泪后就慌着跳出来,教育别人应该怎样过好人生。

    《我是范雨素》能火起来有很多原因,朴实却风趣的语言、满足了读者窥私欲的新奇经历、少见的初中文化打工嫂的“发声”力量。

    但我最喜欢的是她不卑不亢的态度,她把最为珍贵的东西双手捧出,只交代她经历的真实的一切,不指望文字拯救平庸生活,更不屑用来供看客消遣,这是对文字的忠诚,是真正的温情主义。

    真正的温情主义是从灰暗现实中挖出一点点人间稀缺的真诚。


    3.逃离“世界工厂”

    范雨素的一生都是在逃离“世界工厂”,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年幼时贪婪读书的自我膨胀、爱读琼瑶而特意更改过的姓名、不愿坐井观天的南下看世界,以及现在的写作,都是她尝试的努力。

    被她的文字所触动的人,依旧是无法设身处地去理解她的,因为这是不问目的,不求共鸣的文字。 只能感激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能够有幸见见这只自由流浪的灵魂。我也真诚希望她不被“爆款”包装,最终成为莫言口中的苦难展览。

    范雨素轮不到我们同情或讨论,也许在她眼中,我们也只是一群伏地求食的提线木偶,终于还不太像人。

    眼前还有无数苟且,但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只想停下来,好好地在一地鸡毛中,鼓起勇气承担自己生命的重量,不再将自我剖分改造,供人拿去。

    比起前行,回头更需要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范雨素》 :在一地鸡毛中敞开的灵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nn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