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已浅读至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这一幕。
以前只知商鞅变法很成功却又很残酷,今日再读其成功之处、残酷之处更加深刻,但蓦然之间又捕捉到了另一层味道!
秦国的地势相对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区稍稍偏西,同我们当今中国西部地区大同小异。往西是偏僻荒芜之地,往东有魏韩赵齐等强国,往南是楚国大国,所以如果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力量不够强大,想要向东扩张实为不自量力,可能被魏楚齐三大强国吞并。
国家衰败,直到秦孝公即位,立志要改变这一现状,才有了国家强盛的可能,这里可以读出,一个人要成事必立志,立决心才可以成就一个人,你的意念会形成你所执着的磁场!
秦孝公,强国的第一步——广招人才!历史上重人才的帝王将相不计其数,前有周文王求贤求得姜子牙为建立和巩固周王室作出重大贡献,后有晋文公重耳不计管仲所射一箭之仇委以重任,成晋国霸主地位,魏国魏文侯礼贤下士强盛魏国一方小国,齐威王之治强大了齐国二十多年……由此可见明君与贤臣,相辅相成。这里明君换作个人即为正确的人生目标与志向,贤臣即为人才,个人的话便是才能才干。 一个人立志以后,一定要努力蓄积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具备这类人的素养,一切皆是你努力储备所得。秦孝公对人才的渴求,才有了商鞅的变法!我们对才能学识的储备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商鞅变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前后各三年的时间准备和磨合,最后才拉开大幕,贯彻到底。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热衷旧有的习性,追求稳定,不喜变动!商鞅变法自然会在秦国引起轩然大波,旧势利派定会多加阻挠,但这并没有阻碍其变法的决心。所以便有了长期的辩论战,可见商鞅的坚毅,内心的强大!缩小至我们个人,内心强大,不忘初衷,是不是经常像口号般在我们耳边响起过?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有过目标与梦想,但有些梦想时间太长久,我们会走着走着忘了初衷,偏离轨道,或者提前放弃!这里,我想说,认定的事物不要轻易放弃!商鞅总结了“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代不同法而霸”的历史经验,我们借鉴过来:革新不在乎小节,不拘泥于旧规章制度。要改变要创新,就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旧有观念!
商鞅变法,能从农业、军事、法制、政治等方面进行改革,可见他对当时的国家背景有深刻的认识,此时期的农耕是否昌盛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上以军功论爵并结合农业生产,使百姓都努力为公,勇于功战。
商鞅变法最大阻力便是旧贵族势力,包括太子等,他的变法多处威胁到这些势力的权势。如,没收其土地用以奖励耕战有功的新兴地主和农民;强迫贵族和农民一样平均负担国家的赋税,剥夺了其“不课不纳”的特权;取消了世卿世禄的世袭制度,以军功定爵,且要求他们分居,沉重打击了养着一大群吃闲饭的贵族之家;在刑法上“刑不上大夫,剥夺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且秉公执法,对犯错误的太子给予惩罚。 这些作为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秦国得以富强,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大足的大好局面。但正是这些举措为其日后的命运埋下隐患。
商鞅的变法成功之处,有我们吸取的方方面面,特别作为管理者。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特别是规章制度、奖罚政策,所到之处必然涵盖方方面面。但同时,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人心的基础上,不可专制,否则为自己的人际埋下隐患。我们个人,改变自己也是需从多方面下手,并且思维要有大局之势。
商鞅最后的下场告诉我们,成就个人远远不够,还要兼顾大家和未来,当然其结局也有当时的历史现实原因;但我们可以吸取教训,结合自己所在的局面,是适合明哲保身还是大胆执行!无论怎样,都必须以德服人,严宽相济,内心强大,诸多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