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002331/116f62456f1b3058.jpeg)
前言:今年的阅读重点是中文书籍,而白先勇先生作品的豆瓣评分都远超8分,于是便购买了《树犹如此》、《台北人》、《纽约客》、《寂寞的十七岁》和《孽子》这五本书。再完成了《树犹如此》的阅读后,开始了《纽约客》的阅读。
正文:
白先勇是国民党桂系将领白崇禧的第八子,是当代著名作家,其创作的《台北人》在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中排名第七,占据了在世作家中的最高排名。白先生亦是当代最为知名的昆曲制作人,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在流行音乐横行,传统艺术衰落的时代,他却可以让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被大众所熟知。旅美学者夏志清教授如此评价他:“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白先勇先生在《纽约客》扉页写下的句子,句中包含的感情基调贯穿了整本书的六个故事。正如白先生所言:“纽约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大都会,全球各地的人种汇聚于此,个人羼杂在人种的熔炉中,个人的悲欢离合都被消解了,就像沧海一粟,飘浮其中,翻身便被淹没了。”也正因身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才会对加缪那句“大地上的异乡人”格外感触。上世纪六十年代,背井离乡身处纽约曼哈顿街头的白先勇先生对此颇有感触,基于此陆续创作出了《纽约客》这个系列。
《纽约客》是由六篇短篇小说构成,分别是:《谪仙记》、《谪仙怨》、《夜曲》、《骨灰》、《Danny Boy》、《Tea for Two》。这六个故事创作于不同的时代,主要包含三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有两个故事。
《谪仙记》《谪仙怨》这两个故事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流亡纽约的富家千金的悲苦命运。《谪仙记》中李彤作为同时出国的“四朵金花”中家境最殷实的千金小姐,在自己求学期间收到父母为避战乱而不幸沉船的噩耗,伤心过度的李彤在医院靠着葡萄糖熬过月余,真正恢复如前也是快毕业的事儿了。而《谪仙怨》以一封给母亲的信的形式,讲述了出身豪门的小姐在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沦为妓女,但主人公并未向母亲吐露真相,信中劝母亲放心不必为自己担忧的温馨,大抵写出了每一个在大城市拼搏的游子心声。
《夜曲》《骨灰》这两个故事是对WG这段历史的批判。《夜曲》在两位主人公的谈话中,揭示了原本胸怀大志想要报效国家的优秀海归,却在那个特殊时期遭受了非人待遇,最初的雄心壮志彻底泯灭,转他乡为故乡。《骨灰》讲述的是美国一家大型公司经理因为出口中国一批精密仪器,上交决定为其在WG期间受到迫害的父亲平反,不仅找到了多年来杳无音信的其父骨灰,还要大费周章举行追悼会,安葬于烈士陵墓。
《Danny Boy》《Tea For Two》讲述了生活在纽约的同性恋的生活。《Danny Boy》讲述了一位一生谨守本分的高中英文教师云哥,因为一时情绪失控,抱了自己的学生,被学校辞退,辗转来到纽约,没有逃过这场瘟疫的利爪而感染艾滋病,不愿自己死得毫无尊严而自杀,被抢救之后,在一个艾滋病患者互帮互助的组织中找到了自己生命最后的价值。《Tea For Two》以一家文艺“欢乐吧”为立足点,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同志人群生活。
正如这六个故事所传达的那样,人远非看上去那般简单,内心的复杂和沉重完全无法想象。当然,每个人也必然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放下心结。愿每个人离开时都是轻松的,都能放下过往,放过自己,向死而生。
“纽约曼哈顿像棋盘街似的街道,最有意思的是,每条街道个性分明,文化各殊,跨一条街,有时连居民的人种也变掉了,倏地由白转黑,由黄转棕。纽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移民大都会,全世界各色人等都汇聚于此,羼杂在这个人种大熔炉内,很容易便消失了自我,因为纽约是一个无限大、无限深,是一个太上无情的大千世界,个人的悲欢离合,飘浮其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了。”——《纽约客》白先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