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里买下这本《孤独的人都要吃饱》的时候,一定不是为了它里面关于书名对于孤独的渲染,而是目录里开篇讲了一个关于市井巷弄里面,老奶奶卖的臭豆腐与“死老头”之间充满夕阳暖的对话。接下来,慢慢的看他关于江南家乡菜食的描述,触底的温柔,从字里行间,缓缓腾起。
犹如他写的米饭:华丽的“绿畦香稻粳米饭”;他写的羊肉汤:咀嚼间肉的口感,有时酥滑如鹅肝,却又有丝丝缕缕的疏落感;他写腊汁肉:是个神物,鲜爽不腻,肥肉酥融韧鲜,瘦肉丝丝饱满;他写声音的味道:油炸火烤的声音,听起来格外香。裹好面糊的炸鸡下锅,先是嗞哩嗞哩的油跳声,再是咝咝啦啦的油炸声,好听。
你看,他形容声音,都是带着“口”字偏旁的拟声词,看起来,想起来,仿佛就能感觉到,家里的厨房里,是妈妈炒菜时有水在锅里时,油下锅时候的美味声响,暖心,从那一刻起,仿佛勾出了一个世纪的回忆,我拿着书,徘徊在厨房门口,就像是又嗅到了开饭前的雀跃的饭菜香,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油粒子奔腾跳跃的声响。
他之前也有一本《无非求碗热汤喝》,我收到书柜里,没来得及看,乘着闲暇之余,看了这本在其之后的书。看过介绍,这本书,没有那么多的从古到今,没有那么多的工艺考究,更多的是市井小吃的真实体验和他逐渐铺陈开来的记忆宫殿。伴随着小食的一点点口感与味道,展现给我们遥远的记忆小事,流畅如水银泻地般的文字,唤起的是舌尖上那关于美食的味觉记忆,而与味觉记忆连接在一起的,是与美食相伴相依的喜怒哀乐,还有陪伴在身边难忘的人:
久别后还记得他点的热干面的老板,陪他在窘迫时,靠在消防栓旁边,吃过最美味的肉夹馍的女朋友,还有那街角巷子里,卖臭豆腐和炸年糕的老夫妻,那在勃朗峰下的霞慕尼里孤独的调制自己酱料的印度老板,在高速公路旁边充满人情味,大冬天里为司机们着想不卖酒水的卖大肠面的夫妇。
每一份食物的美味,都夹杂着深浅浓淡的人间烟火气息,那份对市井小吃的敬意与爱,让俯首皆是的平凡又心浮暖意的微小片段,都充满了弥足珍贵的爱意。没有大段大段的描述和背景,也没有凑齐字数的过程简介,明明白白的吃喝,高高兴兴的写就,就像是随着他,走了一遭小江南,吃了一回湖畔菜,看了一次世界相,品了好多新鲜感。就像是一份火候恰到好处,加了香肠、青豆、毛豆、胡萝卜的浓香蛋炒饭,平凡又温心,好吃且管饱。
前段时间,《不孤独的食物美学》电视节目在网络上面异常火爆,让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能够联想到里面厨师专注的眼神,弥漫周身的让人安心的气息。里面每个主人公穿着最舒适的衣服,拿出最漂亮的锅碗瓢盆,一丝不苟地对待手中的每一种食材和调味料,洗菜切菜做菜装盘。里面说到:“擅长做饭的人,也一定是很会安排生活的人。他们逻辑清晰,做事有条理。把胃口调理好,才能把生活调理好。”,在阅读这本书期间,就有这种张公子一定是一个在生活上,让自己精致且美好的那一类。他在书中,不仅仅讲述了食物相关背后的故事和脉络,也在梳理去做一份这么精致美好的食物的时候,每一个步骤,每一份选材,每一个时机或者火候,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平和温顺,就连手边的油腻碗盘,都显得那么可爱又自然。
他在讲食物的温暖,也在细细阐释着关于如何生活的哲理!
他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这个虚无缥缈,只有自己珍之藏之的梦想。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梦想,并非破灭,而是被推迟,被当做冰箱里的隔夜咖喱,酒柜里的庆祝香槟,“非得等到那一天才能享用......我们得等到那天。”人生的确长的很,但什么都吃得下还愿意吃的好牙口,却短暂的多。
看起来他在告诉我们,趁你还吃的下一切的时候,不要费劲去藏到最后,也许,到最后你去吃它的时候,却已经没了当时吃它的心境。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常常叫嚣着,等有空了去健身吧,等有空了去吃吧,等有空了回去陪陪爸妈,等有空了再去聚会吧!好像当前,总是有比现在就想去做的这个事情重要,于是,你理智的告诉自己,留到最后,就是最好的,却发现,就跟时间一样,溜走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再也回不去的遗憾。每一个等有空以后,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沉寂在了岁月的长河里,也许,在你真的有空的时候,发现再也不是当初雀跃和期盼的感受,嚼之如蜡,心已沉寂。
他在讲食物的温暖,也在慢慢抒发着内心的小情怀!
他写,夏天吃西瓜的美味。他说,老板,来份夏天!我们每一个人关于夏天的记忆不一而足,而最多的记忆莫过于那绿油油,红壤黑籽的大西瓜。他写,小时候,吃西瓜很粗气,不爱切成一牙一牙的,细密密摆开,再使白磁盘端来。让我联想起大夏天坐在院子里,傍晚时分,蝉鸣蛙声,葡萄藤蔓延在头上,远处的夕阳快要坠下去,天边的红霞扯了一片,小孩子边哼哧哼哧吃着西瓜,边叫着: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稀稀落落的欢笑声,仿佛让回忆都带着夏天特有的味道。
他写,夏末秋初,螃蟹将来未来的时候,江南阿妈们做一个拿手菜,配稀饭吃,叫做“蟹粉蛋”。一个炒鸡蛋,加上醋姜的神奇功效,让嫩蛋清有了蟹肉味儿。吃起来被姜醋二味一哄,可以多吃一碗凉泡饭。看客们嘴角轻轻上扬,也在咂摸着,是不是酱醋泡过的炒鸡蛋,真有蟹肉的味道。
他在讲食物的温暖,也在给我们绘一幅世界美食地图!
他说,俄罗斯大叔们喝伏特加吃酸黄瓜;日本人喝清酒吃天妇罗、寿司和荞麦面;韩国人喝烧酒吃泡菜;德国人喝啤酒吃咸猪腿;法国人吃鹅肝喝葡萄酒;英国人吃炸鱼薯条喝威士忌;美国人喝波旁威士忌吃热狗,墨西哥人吃玉米饼喝龙舌兰酒。
他写为什么每一种地域都能产出不同风味的食物,临海找海味,靠山找山珍,进了四川别嫌麻,到了无锡别嫌甜,都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世人都爱吃货,因为人无癖不可交,吃货也多是心地单纯、就连狡黠都狡黠得分外可爱。从江南的记忆起,游历四洲古今品尝,最后回到吃货的一颗单纯初心,流畅得分外可爱。”
最后一章,他写童话故事,他写那颗单纯的寻访山川四洲的初心,那个与食物相遇,与厨具对话,与人们交谈,与每一个挑动味蕾的瞬间交谈。天马行空的漫想,胡吃海喝的饕餮,终究化成他笔下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在深夜里,与孤独的你,俯首畅谈。
他暖过我,从心到胃!
网友评论
买《迈克尔·乔丹和他的时代》时,顺便买了这本,可是,这本看了,那本却丢到忘记......
不可能,换下一话题。
我好欠,哈哈。
我也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