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译文】
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胜任裕如,举兵必克,否则,长久僵持,兵锋折损、锐气被挫,攻城就力竭,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财不足(日费千金)。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兵力耗尽、财政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面举兵进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面。
【感悟】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孙子从物质耗费的角度出发,提醒用兵打仗的主将和国君,军事斗争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夺取胜利,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物质基础经济的制约作用。战争相持比较久的时候,除了物质的巨大耗费之外,在攻打城池之中,双方的人员死亡是比其他战争方式多得多,战斗减员过多就会士气低落,也会实力减少。如果长期相持打仗,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趋于崩溃的边缘。因此孙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主张速战速决,并不主张旷日持久的战争。
更为重要的是,从更深层意义上说,如果一个国家国力衰弱,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另外的国家就很想攻击他。当敌强我弱的形势一旦形成,是很难短时间改变的,即使智慧的人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改变,所以当敌国摸清了你的底细,如果国内民不聊生,内部不团结,各地农民起义较多。敌人看准你的实力已经非常弱小的时候,就很容易群起而攻之,以各种借口来灭亡你。比如隋朝末年,隋炀帝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很快耗尽了父亲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国家财富,最后众叛亲离,连亲戚李渊也要反对自己灭亡自己。所以历代开国君主都非常重视财富的积累,一方面自己带头勤俭节约,另一方面与民休养生息,让人民尽快地过上好日子,尽快地积累财富,即使内外交困,因为有强大的经济基础,都不至于因天灾人祸而灭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