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诗经•秦风•小戎》(二十三)

学习《诗经•秦风•小戎》(二十三)

作者: 西牛望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23:11 被阅读0次

“蒙伐有苑”,《毛诗传》:“蒙,讨羽也。”

《郑笺》注解:“蒙,厖(máng)也。讨,杂也。画杂羽之文于伐,故曰厖伐。”

《传》训“蒙”为“讨羽”,《郑笺》又训“讨”(羽)为“杂”(羽),依据是什么?

《毛诗注疏》说:“《传》以‘蒙’为‘讨’(羽),《笺》转‘讨’为‘杂’,皆以义言之,无正训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整理前人的一些训释,作为以上训解的理据。

首先是为何《毛诗传》训“蒙”为“讨”?

马瑞辰说(大意):

把“蒙”训为“讨”,经传都没有给出实据。

清人胡承珙说:“‘讨’盖‘翿(dào)’字之假借。古翿作? ,凡从 ?声者可借为讨。《说文》‘ ?(左右结构,左夀右攴pū),《周书》以为讨’,是其类也。翿为翳(yì)羽,故郑以为画杂羽之文。‘蒙覆’与‘焘(dào)覆’同义,故训蒙为翿,借为讨也。”

——“讨”大约是“翿”的假借字。古翿写作 ,大凡从 ?(夀?)声的都可假借为“讨”。《说文解字》说:“ (左夀右攴pū)”这个字,《周书》认为是“讨”,就是相类的例证。

《说文解字》说:“翿,翳也。”把翿解为翳。翿为有隐蔽作用的羽毛(扇),所以《郑笺》认为是画杂羽之纹。

“蒙覆”与“焘(dào)覆”这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覆盖、掩蔽的意思),所以《传》训“蒙”为“翿”,假借字为“讨”。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诗经•秦风•小戎》(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ou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