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火似乎烧得它有点疲惫,要不怎么会一直悄无声息地匍訇在那儿呢?历代皇帝的修缮填充,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在漫天的火光中,瞬间变成逸散的粉尘,轻轻地落在地上,然后重重地砸在国人的身上。
我不知道当时的人们看着国家的骄傲成为一片废墟时有何感受,更不知道,人们在战乱中仓皇逃离家园时有没有转身流下眼泪?只感觉,那炽热的火光灼痛了每一个人的神经,疼痛至今。
彼时,倒下的不仅仅是所谓的万园之园,同时坍塌在地的还有当时天朝上国的尊严,如同一枚抛入水中的石子,成了大厦将倾前最后的信号。
百年的岁月如烟般飘过,如今倒下的和屹立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如今的它,没有长城的蜿蜒挺拔,没有故宫的庄严肃穆,没有颐和园的富丽堂皇,它比不上北京任何一处名胜体面,甚至在许多人眼里,它是屈辱的缩影,那荒草丛生的断壁残垣,与现代北京的雄伟气派格格不入。
于是有人不干了,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名义,跳出来叫嚣着要重现辉煌过往,以展示中国如今的雄厚国力,其架势与几百年前“唯我独尊"的皇帝们不相上下。
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那群在废墟前默默祭奠的人们,无比钦佩那些顶住舆论压力坚持保持原貌的人们,只有他们明白,圆明园真正的价值在何处,我们真正应该坚守什么。
圆明园是国人心口的一道疤,是多少眼泪都稀释不了的苦涩记忆,它的价值在于,以其倒下的屈辱见证华夏屹立的勇气。我们现在所缺失的,不是一处壮观夺目的名胜,而是一份直面历史的勇气。
有时,看着此起彼伏的关于重修圆明园的讨论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干人一面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
残缺也是一种美,断臂的维纳斯因其不完美享誉于世,为何见证华夏由匍匐到屹立的圆明园不能以其残缺震撼世界?
我多希望,坍塌的圆明园可以以一个倒地的姿态镌刻在人们心中,站成永远挺立的雕塑,闪着最柔和的光芒,照亮大国雄起的道路。
园明园内的一草一木,所有的断壁残垣,无不需要我们跪在地上来虔诚地膜拜承接。
只有这样方可笃信,倒下之后将会有更为决绝的屹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