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班李慧同学的“课前三分钟”。
李慧同学抽到的话题是“谈谈你对自己的看法”,李慧同学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接着谈了自己的优缺点。
点评时,我就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谈谈对自己的看法,这个不太好讲,因为,人最难认清的往往就是自己,许多时候,我们都是从别人那儿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突然,我想,何必借此机会,听听学生对我的看法呢?以便于更好地改进我的班级管理工作。
我首先向学生声明:“今天,你们不要谈我的优点,只说我存在的问题,我希望通过你们提出的问题,更好地改进我们的班级管理。我还可以向你们保证,无论今天你说了什么,我都不会批评你!”
学生刚开始,还有点放不开,一致都说:“我觉得老师的管理没有任何问题,各方面都非常好,很赞同!”
我再次引导学生:“孩子们,你们这样说是不对的,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我的班级管理也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们提出来,我可以分析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让我们的班级更加进步!”
经过我再次苦口婆心的引导,解释,孩子们才开始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班长范倚涵说的话,我印象深刻:
“老师,我觉得你对我们太仁慈了,从来也不打学生。我们班有不少同学多次犯错误,你一次又一次给他们机会,我觉得就给一次机会,再犯就不行!”
“你觉得,如果他们再犯错误,我不给机会了,应该怎么惩罚呢?”
“嗯——”孩子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可以把他们直接撵回家,在家反省!”孩子最后给出了她的想法。
孩子坐下之后,我向所有的孩子传达了我的教育理念:
1.不用暴力压制的办法,让学生屈服,而是走进学生心里,让他自己觉醒。
因为这样的理念,我从来不打学生,学生到我这儿,就是谈心,在这方面,我会拿出足够的耐心,一谈就是好长时间,直到看到孩子内心有了觉醒。
尽管,孩子下次还会在犯错误,但我绝对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的变化与成长。
我觉得,暴力压制的方法,带来的从来不是大发自内心的佩服,也不可能让孩子真正改变,一旦有了出口,孩子会变本加厉。
我这种理念,已经在我们班产生了效果,从刚开始一大帮学生天天进办公室,接受我的教导,到现在,每天只有一个人,或者几天才有一个同学进办公室可以感受到。
我问学生:“你们觉得,我们班从刚开始到现在,有变化吗?”
“有变化,而且变化很大!”学生齐刷刷地回答。
我很欣慰,这就是效果!
2.不放弃一个孩子,也不把孩子“一棍子打死”。
在我带的班级中,无论孩子是怎样的状况,我都会不遗余力去关爱,去理解,去帮助。比如我们班的最后一名杨子硕,我一次又一次找他谈心,激发他的斗志,找班级成绩前几名的同学督促他,提醒他,帮助他学习。孩子的坏毛病不断地得到改正,慢慢走上了正轨。
还比如黄子硕,王梓轩,宋一帆,从艺凡,郝宇阳,刘玲宇,孔伟齐,孙嘉昊,闫建霖等等,无数次我苦口婆心的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厌其烦,终于,我看到了他们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放弃一个孩子最容易,拉上来一个毛病百出的孩子很难,但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他只是几十分之一,可是,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他就是家庭的全部。
“孩子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改正中成长的。”作为老师,我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绝不“一棍子打死”,我告诉他们:“孩子们,对你们来说,犯错很正常,成人也会犯错,何况孩子呢?我会允许你们犯错,也会给你们机会改错,但你要让我看到你在努力改正,你在不断让自己变好……”
是的,班长说得没错,对待学生的错误,我选择一次又一次的“仁慈”,但我,也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正因为我的“仁慈”,犯错学生感觉到如果再不改正,真的很不好意思,对不起老师的良苦用心。
所以,我的“仁慈”,让他们越走越好,越来越优秀!
我想,为了几十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会继续把“仁慈”进行到底!
还想再说一句,有一个孩子的发言让我很是感动,李慧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您最大的问题,就是您太累了,为了我们您太辛苦了。一直咳嗽那么长时间,也不去看看,嗓子都哑了!”
听了这个孩子的发言,我很感动,我的付出,被孩子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谢谢,懂事的慧慧小朋友,老师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