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而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诚然,人没有被说服的,只有被感动的。人类可以使用理性来解决问题,但在需要说服和影响别人的时候,只有逻辑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一种工具、一种桥梁,使得彼此双方能够相通,甚至产生共情。这种工具就是故事。
讲故事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本领,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去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影响别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我们每天都在讲故事。
尤其是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以前你花半个小时慢条斯理去讲的一个长故事,而现在可能你几分钟之内讲不清楚你就出局了。
将故事思维应用于商界的第一人安妮特·西蒙斯的《故事思维》以她大量亲身经历为依托,从商业活动的每个细微之处出发,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实战型说故事的技巧。
一、什么是故事思维?
故事思维,不光是讲故事。
故事思维跟辩证思维、理性思维是平起平坐的。有了故事思维,才能使内容获得人们的信任,触动人们的心弦。
故事思维是运用故事的元素进行思考和设计,以求解决某种问题,达到特定处事效果的一种思维。
故事能调动主观、情感,基于真实的人生经历,帮你跨出“客观思想”,用故事去影响别人。
故事能创造力量。复杂世界,故事为王。
二、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故事思维?
最好的学习是运用。运用的前提是理解。
1.故事思维的核心要素
先来看一个故事吧,这将有利于理解我在下面提到的故事元素: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助人就是助己,能在读者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起直接告诉的效果好多了。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我们先来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故事:
背景:激烈战斗
人物:上尉、小战士
情节:敌机俯冲,上尉扑救小战士,两人生还。
主题:助人即助己。
“何为故事”?因为包含了时间、地点、行为、和结果等元素,这个故事就有了其独特的魅力,能够深入我们都会遇到并且我们都能注意到的复杂情形中。
在人的头脑中,以情感为线索串起一系列的事实,这便是故事;听众沿着这个线索,形成了自己未来的思想,这就是你影响别人思想的过程。
那么上述故事中有没有情感或情绪因素呢?
有。发现敌机俯冲下来,这里已经制造了紧张的情绪;当巨响发生,又激发异常紧张、惊恐的情绪;最后,“惊呆了”是上尉的表情,读者可能长吁一口气,感到欣慰。
结合更多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出故事的元素可以包含:主题、人物、情感、情节、细节、和时空,用一张图来展示,如下:
其中,主题、人物和情节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人物和情节,故事就显得有血有肉,而且玲珑别致;有了主题,故事就有了灵魂,情节就不至于散漫,无论怎么变,都会围绕一个焦点展开。
情感、细节和时空使故事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有情味和可读性。尤其是细节,常常是故事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2.故事元素的重组
就像千变万化的世界,其实是来自于100多种元素。很多叙事类文学作品,就是以上多种故事元素的巧妙组合。不信,你看: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就是时空的综合体。
举个例子来说,汪曾祺小说《职业》描绘街上不同的叫卖声,就是一种特定的时空,渲染出当时市民生活和底层劳动者的众生相。
在散文中,情感、人物和其他元素能组合成精彩的抒情散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抒情主人公、荷塘、荷花、柳树、明月等一系列事物共同组成月下赏荷,排遣郁闷,寻求一时精神欢愉的画面。
其他类型的作品,同样也有故事元素的呈现。足以说明,故事元素具备极强的迁移性,运用得当,效果不言而喻。
3.写作中,如何运用故事思维
A.多点变化色
好的故事情节为什么特别吸引人呢?因为曲折有变化。
写小说,写剧本,写记事类文章,不妨多考虑设计好精巧有变化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老生常谈,但你不得不承认审美阅读心理的确这样。人体S型曲线,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涉及情节的文章,该怎么办?结构上可以多点合理的变化,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举例来说,一篇分享育儿知识的文章,修改前结构大纲如下:
1.培养孩子注意力很重要
2.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三个方法
3.举例子(成功案例)
4.分享其他方法
如果按照故事思维,该怎么改呢?
原文结构中规中矩,难以引起读者欲望。应当调整结构,突显变化,引发兴趣:
1.成功案例分享
2.是怎么培养的?
3.培养孩子注意力三个方法
4.分享其他方法
B.加点情感色
《故事思维》告诉我们,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所以影响别人时“动之以情”,往往效果比较好。
哪些地方可以加入情感元素呢?除了写人记事要调动我们的情感因素,让文字饱含深情,干货类文章也可以瞅准机会“煽点情”。
举个例子来说,论述时间管理的一个句子如果这样写:
如今,如何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成功人士一门必修课。
也可以这样写:
碎片化时间!这已经无可避免。我觉得,自从我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一下子比别人多了很多成功的机会,真是开心。怎么样,成功人士要不要好好学习呢?
两相比较,表达效果分出高下了吧。
C.来点细腻色
故事因有别致的细节而动人。细节能营造真实感、逼真感,比起大场面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心底波澜。
不少小说也以出色的细节描写而取胜。如契诃夫《磨坊外》:
磨坊主人匆匆忙忙地把手伸进衣袋里去,拿出一个大皮夹子出来······“哪,这是给你的······”他含含糊糊地说,从皮夹里拿出一小把钞票和银币。“拿去吧!”他手里卷着那把钱,揉搓着。不知什么缘故,他回头看了看修士们,然后又揉搓那些钱。票子和银币从他的手指中间漏下去,一个连着一个的回到皮夹里,只有一枚二十戈比的钱币还留在他的手里······磨坊主人瞧着它,用手指头摸一摸,然后嗽了嗽咙,脸胀得发紫,把那钱递给他母亲了。
上文对磨坊主的细节描写,活脱脱地刻画出吝啬、冷漠的性格。读来如在眼前,形象逼真。
不讲故事的文章如何借鉴呢?
可以在两个方面来点“细腻色”:第一,讲究遣词造句;第二,注意精心配图。
但凡好的文章,都会注意字词句如何表达更准确,更传神,同时配图也多琢磨、细思量。
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作者着力使文章多点“细腻色”,让读者有更佳的阅读体验感。
故事思维,不止是讲故事。更多的是让我们运用故事的元素,为生活和文章增辉添色。
目光所及,惊艳于心,谁不满心欢喜呢?
《故事思维》这本书中给听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听,就是等待轮到我们说话的机会。”
如果你想感化某人,去改变他对某件事情的想法,真正的聆听比假装在听更有效。你想想一下从前遇到过的情况,当某个人很认真地听你说话的时候,你大概也就会慢慢放下心理防御,最后完全信任对方吧。因为聆听时所反馈的态度,会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值得信任或是冷漠、虚伪。
作为讲故事者最大的失败某过于使听众觉得厌烦。故事太长或者主题不集中都会让听众厌烦。那么有这样3种方法,一是可以讲一些具体的东西,不要泛泛而谈,具体的细节也比假设性的问题更有意思。二是暂停不要再讲下去了,让听众们回过神来。三是可以聪明一点,把难题抛给听众。
相信没有人不爱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种天性决定了无论是在任何场合,故事总是胜于事实,情感总是胜于逻辑。希望我们都能够通过故事思维,来影响他人,解决问题。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面指出,智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建立宗教、成立公司,使得人类能够聚集在一起产生强大的力量,从而成为世界霸主。从原始人到现代人,无论什么时代、什么职业,都需要对别人产生影响,就必须掌握讲故事的能力。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曾说过,“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要掌握讲故事的能力,就要找到学习这种能力的方法。毕竟,一个能够对别人产生影响的故事,总是有套路可循的。
讲故事的四个主要问题
首先要解决“讲什么”的问题
网上曾经对唐僧语录进行解读,他每次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这几句话包涵了每人都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同样,要提升个人影响力,也有类似的模板。
讲故事专家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一书中提供了6种类型的故事模板。即:我是谁、为什么我会在这里、愿景、授人以渔、行动价值以及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要通过讲述“我是谁”的故事,来赢得对方信任,从而找到传达信息的突破口;要通过讲述“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让对方了解动机和意图,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要通过“愿景”的故事,让对方感同身受,引发共鸣,产生热情;要通过“授人以渔”的故事,启发对方,让对方明白你希望他们学会的东西,做到事半功倍;通过讲述“行动价值”的故事,宣传行动中体现的价值观,让对方接收你的主张并在生活中去实践它;要通过“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打消对方的戒心,强化对你的信任。
事实上,这六个方面几乎涵盖了影响别人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我们每天也都在讲述着同样的故事。上述六个方面既是讲故事的模板,也是讲故事的基本思维逻辑。
其次要解决“讲点啥”的问题
仅仅有了故事思维是不够的,我们不但需要骨架,还需要丰满的血肉,具体的故事内容来填充。
安妮特·西蒙斯介绍了《学习之旅》中的7种寻找故事的方法:
寻找模板,记住那些可以反复循环的主题,套用到相似的故事内容;
寻找结果,回忆起自己对每件事情采取不同处理方式而得到的不同结果;
寻找经验教训,反思从中学到的东西和想法;
寻找有效可用资源,记住改变你的故事以及听过的故事,然后用老故事来编新故事;
寻找弱点,比如自己的软肋、最尴尬的瞬间、最感人的故事等等;
寻找未来的经验,将每天幻想的“它会怎样”加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拓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寻找故事的回忆,看完最爱的电影、最喜欢的书后,尝试复述你的想法和观点。
总的来说故事素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生活经历,将生活中的各种乐事、糗事、故事进行加工;二是搜集素材,通过阅读、观影、上网、交流等方式,获得故事原型;三是展开联想,将所思所想与个人经历和搜集的素材进行再加工,从而获得崭新的故事素材。在积累大量素材之后,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素材填充至模板之中,讲述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了。
再次要解决“怎么讲”的问题
框架、素材都有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讲故事不单单是说出来,还要会“演”,通过演的方式让故事更生动、更活灵活现,才会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故事思维》指出,口头语言只起到15%的作用,你的表情、姿势、手势、着装、眼神、语气、步调,甚至你自己都不注意的细节如你使用的笔、你的发型,都会传达给听众信息。
所以,在设计好故事脚本之后,还要对一些细节进行“深加工”,要学会运用手势、表情、肢体语言,在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调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多重感官感受。
要关注故事细节,创造虚拟现实,要适当用沉默或者停顿进行情绪、氛围渲染,要用合理的语气说话,有真情实感。要以低姿态去影响,循序渐进,有情节起伏,有一定的逻辑铺垫,让人有悲喜交加的同理心,在听众的脑海里留下烙印。
当然,讲故事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禁忌,比如要从对方角度出发,从心里上理解、争取对方,不要执念于讲故事的结果。比如要平等的对待对方,不要自恃高人一等,让对方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增加影响难度。
最后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
任何人要精通某种技能,都必须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一万小时理论也好,刻意练习也好,其根本就是要练。任何一个产生感情或由于感情引发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一个故事;任何地方我们都能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发现故事,还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到另一个故事,所以生活中我们不缺乏练习的机会。如果每天都练习,就能做到熟能生巧,讲故事的技巧就可以信手拈来,讲故事的能力随之成为一种本能习惯。
《故事思维》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故事思维的重要性,并用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对锻炼故事思维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实战性很强,对于提升沟通力、增强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作者试图将问题谈深、谈细、谈透,从而造成本书内容繁琐,逻辑性减弱。
从6个角度学习故事思维模式
一、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讲故事
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分我的命啊!”
故事讲述选取的就是一个特定的视角,或者说我们往往只关注的就是一个视角。那么在聆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是短暂地间接的与描述者分享他的视角。
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会引起的行动也会截然不同。
无论是号叫的猪,还是绵羊奶牛,更或是牧人,换个角度他们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说不定牧人换成了猪的视角后觉得小猪很可怜就不吃它了呢,至少绵羊和奶牛它们不会再说风凉话了。
二、讲述愿景故事时你要让别人感受到好处
你想想,能坐下来听你讲这类故事的人都已经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了解你讲故事的目的了,那么其实他们最想听到的就是你究竟能带给他们什么好处。
假设,一个公司的CEO他梦想着他的公司“5年内发展成拥有20亿资产的公司”或是说“2年之内上市成为独角兽公司”等,这些愿景可能会让他每天都充满干劲,但这不意味着那些在会议室里听他描述宏图却只拿着很少薪水的经理、骨干们也会和他一样,他们甚至可能对他的描述不屑一顾,当然,也有可能会假装和他有一样的愿景,这样更糟糕。
可能我们大多人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那里有三位建筑工人,他分别问三个人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盖一座大楼。”第三个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城市的领导者。
好的梦想故事应该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从而克服当下的沮丧和挫折。
在你讲述的愿景故事里,你应该把点点滴滴都编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艰难抗争和让人倍感沮丧的细节,这样才显得真实可信。
三、讲自己经历的故事是最有效的教导方式
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最有效的教导方式,没有的话也无妨,可以退而求其次讲别人的故事。
光说“我们重视为人正直的品质”是没有意义的。《故事思维》里举了这样个例子,说有个员工隐瞒了错误导致公司损失了几千万美元;或者某个销售人员坦承了自己的错误,结果他的顾客反而将订单增加了一倍。这样才会让员工真正明白“做个正直的人”的意义。
我们宣传的各种价值观往往最终都成为印在各种卡片上、刻在墙壁上的标语,或者成为各种场合的口号。这些东西离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太遥远了太抽象了,没有具体的生活事例,我们根本感受不到它的意义。
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它会让故事听起来有趣生动。
四、善用面部表情为你的故事增加魅力传递情感
据调查,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情感比其他任何形式所传达的情感都要深刻。就算是嗷嗷待哺的婴儿,都可以读懂面部表情所蕴含的情感。
我之前在一个幼教关于讲如何运用面部表情来激发幼儿的情感认识的论文里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比如在幼教过程中一个面部表情冷冰冰的教师会让幼儿害怕,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他们可能会照做,而动机是建立在恐惧心理之上的;而反之,对于一个不爱说话,整天面无表情的孩子,教师也是束手无策。
所以可以说人脸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壁垒的沟通渠道,一个表情可以代替三四句话。
在我们联系表情的时候可以尝试把自己讲故事的样子录下来,然后回放看看自己的表情,再面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修炼。通过这种刻意练习,相信讲的故事会更加出色。
五、让你的故事在别人的脑海里留下烙印
记性不只是指一种好的或是差的记忆功能。一些记忆差的人也能记住一个难忘的故事。就像我们能记住小时候听过的童话故事,却记不住才学过的数学计算公式。
你要是想让别人记住什么就要让你的故事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一个难忘的形象或者镜头。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杀手大叔昂和邻居家短发小姑娘马蒂尔达,《超人》蓝衫、红斗篷,拥有超乎想象的强大力量,惩奸除恶的正直性格,《剪刀手爱德华》约翰尼德普,哥特乱发剪刀手,既叫人恐惧又令人爱怜......
细节越具体,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联系,这貌似不合常理,却是所有讲故事的人共知的秘诀。
一个成功的故事必然是触动了人类某种共性的故事。其实,要触动人类的共性,首先要描述个体的个性。
例如,你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唤起听众对母亲的回忆,你首先要细致地描绘你的母亲。你可以提到在某个平凡的一天,你的母亲给你做好早饭骑车送你去上学。不必情节曲折,无需华丽辞藻,只要有清晰的细节,便能够让听众记忆起自己的母亲。
六、学会聆听别人的故事,让自己长出新思维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懂得聆听,但事实并非如此,或者他们并没有认真听。
真相,直接又冰冷,曾被村庄里的每个人拒之门外。她的直白吓到了人们。
当真相被寓言发现的时候,她又冷又饿,蜷缩在角落里。寓言可怜她,把她带回家。在家里,寓言用故事为真相装扮,给予真相温暖并再次送她出门。
身着故事的外衣,当真相再次敲响村民的家门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被迎进了村民家。村民们给她烤火并邀请她在他们的桌子边吃饭。
——犹太教育故事
《故事思维》里的这个小故事,提到了一个冷酷的真相不受欢迎,从另一个角度谈故事的重要性。
当我们是“真相”的时候,是否会咄咄逼人,示人以冷若冰霜的一面?此刻,对方感受的不是我们的一片诚恳与好意,恰是凶狠与冷酷。
很多人喜欢扮演“真相”。自以为手握真理,大义凌然,义正言辞。
其实,这样做反而吓到了家人、朋友和同事。“直白的真相令人畏惧”,没错,就像苦口的良药吓跑了孩子,严酷的诤友赶走了知己。娇艳的花儿,才能引来蝴蝶翩翩起舞,才能唤醒一个明媚的春天。
来点故事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和写作多一点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生活和写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坏”,反而锦上添花、秀外慧中。
在演讲和生活中讲故事
1.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你的身体和语言就是一个完整的剧场,包括舞台、演员、服装、音乐以及动画,全部融于一体。
因此,讲好一个故事,你除了使用口头语言外,还需要充分运用以下这些:
手势:制造画面感,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也可以带动听众一起想象,平时可以加强练习。我一直都记得小时候我妈讲老虎吃人的故事,她用手作出虎张嘴一口吞下人的场面……
表情:一个表情可以代替三四句话,这可以提高讲故事的效率。即使是小婴儿,也懂得通过大人的表情察言观色,我不微笑,一脸严肃,声音提高,宝宝就会瞬间停止扭动。更何况是成年人,运用得当,你的表情,可以让听众更加有代入感。
身体语言:
“1幅图画相当于1000个词汇。”
如果你看过闽南的布袋戏,就会深刻的明白身体语言在故事中的作用。
在讲述故事中,你的身体姿态表明了你的情感状态。你可以回想你见过的这些人:伤心的妇人,愤怒的老板,高兴的孩童……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身体语言都有所不同。
讲好一个故事,就要学会充分运用身体语言。
五觉代入:
你的故事要充分调动听众的五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五觉调动起来,令人身临其境。虽然,我宝宝只有4个多月,我尝试着用这个方法给宝宝讲故事,如:草原上刮起一阵大风(鼓起腮帮),呼呼(发出声音),突然跑出一只羊羔,咩咩~(发出声音),农夫看见了,扑过去(作出逮的手势),逮住它了,它的毛柔软如绸缎,但农夫不管这个,他决定把它烤着吃……还没讲完,小宝就哈哈笑。
细节提升真实性:
为了体会书中这个关键点,我特地上TED上看了个视频《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演讲者Laura提及关于人们认为她总是个守时的人时,她持否定态度。当她提到她有4个孩子这个细节时,我瞬间相信她所说的了。
适当运用沉默: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故事中,适当运用沉默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我记得有个故事,在地铁车厢中,父亲带了几个孩子,孩子非常吵闹,周围的乘客很不耐烦的抱怨着,那位父亲用低沉又沙哑的声音说到:他们的母亲刚过世……周围陷入了一阵沉默。(好好感受一下,可能现在你在自行脑补当时的场面:乘客的心情和神情)
语气:
不同的语气可以塑造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听众带来不同的效果。
2.一招提升故事真实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用上这些元素,让你的故事真实性得到提升。
昨天(时间),我在文体中心(地点),遇见了个宝妈(人物),和她聊起育儿话题,那宝妈和我说,他们家宝宝之前也是黑白夜颠倒(事件),后来买了遮光窗帘,宝宝的黑白夜就得到改善了(结果)。
3.讲故事的禁忌
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对你不尊重的人讲故事。那样做只会让对方知道你不尊重他。
4.随时随地讲故事:建立故事库。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与讲道理的人有很大关系,如果只是讲大道理,听起来会觉得有道理,但难以促使行动,如果讲道理的人,通过故事引出一个观点/道理,可能可以影响更多人行动。
因此,我不管你是职场管理人士,还是个全职妈妈,都有必要给自己建立个故事库,用来收纳平时你听到,看到甚至是个人经历的一些故事,相信有一天,这个故事库会发挥大作用!
如何用故事影响别人
方法:
“没有人知道谁才是真的你,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与你的有限交流,以及别人对你的描述,总结出你是谁。”所以,你要成为别人眼中什么样的人,都要从实际行动中去展现。
首先要学会去聆听他人。聆听能够拉近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你所投入的友好,对方都能够感受得到。只有你真正理解了对方,才能够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讲出适当的故事,来改变对方。
其次,想要影响他人,就要提早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1、寻找模板:梳理自己的经历,反复循环的主题,关键字,帮助你定义你是“谁”
2、寻找结果:回忆你通过努力得来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寻找经验教训:你人生中最痛苦的危机、犯过最严重的错误,从中你获得了什么。
4、寻找有效可用资源:你听到过的故事是否可以为己所用?你自己在工作种的故事是否可以用在家庭上?收集这些故事,然后用来编新故事。
5、寻找弱点:谈谈你的软肋;上次哭是什么时候;回忆一个尴尬的瞬间等等。
6、寻找未来的经验:将你每天幻想的事情,加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拓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包含后面的结果——它们会如何结束,会影响到谁。
7、寻找故事的回忆:找一个另你难忘的故事并挖掘中的含义。试着复述你最喜欢的电影和书中的内容,表达你的观点。
表达方式:
第一,要先入戏
跟演戏一样,你得先入戏,你的情绪得到位,情绪如果不到位,你的语气就会出卖你。
第二,善用身体语言
我们可以从手势开始。假设你在讲一个关于求婚的故事,伸出手掌,想象上面放着一个盒子。然后你用另一只手打开盒子,拿出钻戒,作势送给某人。通过你的手势,人们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下来是我们的身体,身体姿态表达了我们的情感。如果你跳上讲台,拍着巴掌,听众理所当然会认为你会讲一个充满活力的故事。身体语言还可以用来放缓或者加快故事的节奏。比如你可以通过站在舞台的左、中、右侧,来表达过去、现在、未来。
一个表情可以代替三四句话。比如要传达你的惊愕、无语。你只需要张大嘴,瞪着眼睛,双手摊开就可以了。你可以把自己讲故事时的样子录下来,回放时关掉声音,然后就会看到自己的表情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哪怕是沉默,也是在表达你的情绪,甚至会起到扩音器的作用。比如你讲到一个伤感的故事,沉默几秒恰恰给了观众时间去咀嚼你的悲伤,故事的效果会更好。节奏飞快的会议中,你的沉默效果尤佳。不过时间不能太长,给人故弄玄虚之感。
第三,把握节奏
你可以通过身体的移动、适当的停顿和沉默来引起听众情绪的波动与共鸣。
岳云鹏说相声为什么会让你觉得听着舒服、笑的自然,他靠的绝不是“哎呀,我的天呐”以及“五环之歌”,靠的就是节奏,对于节奏的把握我觉得可能更多地取决于“祖师爷赏饭吃”。
总之,你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你的听众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你的故事,要让他们身临其境。
配合:
谈判小组是一个4人团队,每次根据不同的案子确定“主谈判人”,谁有相同的经历或者经验谁就去负责谈判,因为自己的故事最能打动别人。比如有个孕妇想要跳楼,当时正在怀孕的简洁不顾危险主动要求负责谈判,最后成功救人。
“副谈判人”负责观察细节,是“主谈判人”的智慧支持,关注当事人说出的细节,他的穿着、表情等等方面。张智霖饰演的杨光就是因为在一次任务中发现了彭国栋没有发现的细节才被刮目相看的,认同他的能力的。
还有一位负责搜集资料,并将资料第一时间告知负责谈判的两位,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找到谈判的突破口。
本书摘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129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c/d3950a9c3431),也可看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
也欢迎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