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许多人,曾经纠结于要不要日更。
无疑日更会让我们每天非常的慌张,写出来的文章差强人意,有人说,那不如一周出三篇高质量的文章。
这种想法当然也没问题,但是一周三篇也是需要有高强度的自律,一旦有了一点妥协的念头,那完蛋了,写一篇都困难。
要不要日更?我们似乎与日更杠上了,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写出来漂亮的文章才对,而日不日更只是督促我们更文的手段或者方法。
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点时,还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认知觉醒》。
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有人问你:“练习写作是日更好还是周更好?”
你可以这样回答:“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如果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适区随便写写的,那写再多也没用。”这样的回答既能给出开放的答案,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舒适区,这个词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甚至没有什么概念。
日更,不就是每天锻炼文笔,坚持去写嘛。
在我以往的认知里,也是每天坚持写,才能写出好文章。甚至认为,一万个小时定律的产物,也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可是反过来想想,我们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并没有几个拥有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也没有几个人成为了作家。
究其根本,一万个小时是用在刀刃上,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反馈,思考,才能够让一个人脱颖而出。
就像《认知觉醒》作者周岭谈到,输出的东西只是随便写写,写再多也没有用。
而想要拿出来好的成绩,我们活动在舒适区边缘进行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请一定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
所以说,要练琴,先着重难点勤加练习,才能弹出好听流畅的曲子,想写文章,先进行主题主题。
比如今天谈到的日更,就围绕这个话题延伸,虽然内容不够深入,这没有关系。
起码不要偏离主题,不然这篇文章又成为了碎碎念。
那天碎碎念,并没有太多人想听你的家长里短,当然小白刚开始写作困难,可以先去练练笔,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其实突破现在写作的能力,也是我一直在尝试的,我也尽可能的希望呈现的文章,都能拿的出手。
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时间周转不开,我总是凑出来一千多字完成日更在说。
今年这一年挑战日更,自己觉得还挺成功的,真的坚持下来了,我想拿到365天日更标签,就不打算用这种方式来监督写作进程。
我也相信,日更一年之后,我也可以凭着自制力去做这件可爱的事。
我希望过了12点也没有关系,但是我必须完成一篇稿子,而不是通过钟表也督促我,考核我。
今天接到公司的征稿,主要谈公司十四五的发展,有点欢呼雀跃,又有点焦虑不堪。
欢呼是这么久的写作能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焦虑,是担心写不出来,这个话题太难了,何况我公文能力不太好。
不管写什么,都要有一个主题,不能乱了主线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