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戈德堡《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内容:教你如何写作,写什么东西,如何写出细节
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写,要坚持写,每天都写,不管有没有灵感都写。
留心观察自己,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变动,很多事物都可以记录下来。
“力量始终存在于写作的行动当中,必须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回到写作,别因他人欣赏你的诗而昏了头。”“真正的生命存在于写作当中,而非经年累月一再朗读同样的几首诗。”写作需要不断地发现新的事物,不断写出来新的东西,而非以为发表了一篇什么受大众喜欢的作品就因此沾沾自喜,经年累月,只有那一部作品,只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终究会被大家所遗忘所厌倦。就是告诉我们要不停地写,不停地发现,不停地学习,一次比一次进步。
啥都能写。写作是一个相对感性而非理性的东西,少问些为什么,少考虑说这个话题能不能写,所有事物,只要你想写只要你有灵感,都写下来。
如若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在前边,《列账与写作练习的题目表》中,作者有详细地介绍,实在写不出,作者也有些许写作构想为我们参考。
《原创的细节》中仍然是观察,写下记录下生活中的种种生活细节,可以把这些细节移接到其他的小说上。“留心周遭的种种细节,但自我意识不要太强。”
后一篇以一烤个蛋糕喻写一篇文章。烤蛋糕前需要备料,写作前也需要观察生活的事,准备好细节材料;烤箱难以控制,需要点燃热力,写作也需要记时、规划增加紧迫感。若是未备材料,热力暖洋洋的很舒服,写出来的东西也朦胧温暖,却没有东西可以下咽,不明白滋味到底如何。
激情。耐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4162/c6ac818f751d4472.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4162/c153a5826fba5f0e.jpeg)
尽管写,是教你突破自身对写作的恐惧和犹豫,养成写作的习惯,敢于下笔。不偏离主线,是教你怎么去写,怎么写的好。这是第一步和第二步,衔接关系。
诗一般的语言,句型结构方面,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固定的主谓宾,以崭新的眼光看世界,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其驰骋,跳脱自然的状态。
看到后面,越发觉得作者的思维也同样是跳脱了的,很丰富很有想象力很活跃,作家的情绪不自觉也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虽然只是文字记录。
另一方面,写作时要具体描绘,细节展现,真情流露,而非抽象的简单的名词或者单纯一个概念,主要要有形象感和画面感。
注意力集中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周遭的存在,增添一些现在的环境在自己的写作中,内容会更加丰富。这几点都是在把握细节,把握细节,也需要我们深入细节,认识到不同的平凡与不平凡,觉察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
“我们活在现下,浸染着所有的历史、概念与这个时代的苏打汽水,这一切皆糅合在我们书写的文字里。”不要害怕模仿别人的文字,担心自己是在复制别人的风格而缺乏自己的特色。
写的题材是否有高下之分?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比不上写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吗?为什么小学中学作文总希望我们一定要立意高远,一定要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之前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看到“写作是公共行动”这一篇以下这段话时突然有了感悟——个人是整个宇宙系统中最最微不足道的其中一份子,我们当然可以写自己,写内心的感受,但是所谓自己所思所想,在别人看来没有用处。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整体,茫茫宇宙要探寻的事物何其浩渺。写自己当然可以,那便自娱自乐;别人不关心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身处社会,感受一些不同的声音,写下不同的心情,反映一个多样的世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哪怕有时我们以为在自说自话,实际上也在不断地周遭的一切在密谈。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84162/12bda456780882ff.jpeg)
为何而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