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得到”的宁向东专栏第231讲:西蒙斯架构 | 四种杠杆手段,下图综合体现了四种控制体系的关系。尽管宁教授在专栏里说指标控制体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我想他的意思是在实践中需要首先注意的是指标控制体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78814/545be3ddd4b21661.png)
然而,我听完之后,我发现,其实宁教授顺序而讲的前三个体系,即图示中的指标控制体系、交互控制体系和边界控制体系,都属于操作层面的,只有信仰控制体系属于价值观层面。我这么说,并没有想推翻教授观点的意思,他的专栏是有一定的逻辑结构的,而且也有一定的目标,如帮助听者如何应用所学,所以,他强调了前三个控制体系,都是可以运用到实践中的,或者说是可以反复练习的。
然而,信仰控制体系涉及的则是企业愿景的问题,这在专栏的其他系列主题中涉及,故在此没有放在最首要的位置讲。宁教授在这一讲的最后总结了四种杠杆的相互关系,说“有了信仰控制体系,就有了边界控制的意识,交互控制的逻辑也就相对清晰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指标控制体系更容易发挥在运作层面的基础性作用。”这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
边听课边联想到我前些天写下的“判断体系草图”,理性、道德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判断体系,突然发现所谓信仰不正是价值观的一种吗?“企业的愿景”代表的不正是企业家的价值观,说的是“企业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什么对企业最重要”。
回到西蒙斯的那四个控制体系,当信仰控制体系确定且不再动摇了之后,其他的指标/交互/边界控制体系也就可以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如果用判断体系的语言来说,就是当价值观确定了之后,在实践行为中也就有了自己的是非(理性)好坏(道德)判断了。
例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很多场合下表达的价值观都是“一个透明度高的世界,其组织会更好,也会更公平。”于是,facebook就在这个年轻的CEO带领下,一直朝着实践这个价值观的方向走着。所有会干扰和削弱透明度的做法,会影响互联分享的做法都被摒弃。然而,究竟是透明更重要还是隐私和公平更重要,或是还有其他超越透明与公平之上的更重要的?这个对价值观的拷问其实对扎克伯格而言已经在最近发生的FB泄密事件门中必须面对。
(百度百科)早在公司成立十年之际,马云就总结了愿景——“阿里巴巴要促进开放、透明、分享、有责任的新商业文明,为全世界一千万家中小企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为全世界提供一亿个就业岗位,为全球十亿人提供消费平台……”。听上去,这是个商业规划,但其实“为小企业服务”这是一个坚定的信仰体系或价值观体系,又或者你说是企业文化也好,离开了这个信仰/愿景/价值观,阿里巴巴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和走完102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