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童年的夏天。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十岁之前,我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距离村子十里开外的集镇。而且,一年难得赶两趟集市。
跟现在的孩子们比起来,我真的是没见过世面。但是,那时的快乐,却是今天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在童年的记忆中,夏天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夕阳即将落山,和小伙伴一起到树林里挖姐猴,姐猴也被我们称作姐了龟。
姐猴是蝉的幼虫,一到夏天,它们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披着褐色的盔甲,神气十足地爬到树上。一夜羽化,第二天黎明时分,亮出自己独特的歌喉。
每年到五月末、六月初,树林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太阳还懒洋洋地挂在树梢,我们早已经拿上挖猪草的铲子,偷偷端上爸爸喝水的大茶缸子,一溜烟钻到树林子里去了。
铲子可是挖掘姐猴的神器,那大茶缸呢,装“货”呗!
夕阳还未落下,深埋在地下若干年的姐猴,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地面上打洞了。
起先,它只用爪子挠出类似蚂蚁穴口大小的洞,这洞是用来透气呢,还是让盔甲变坚硬?这我就不得而知,需要问问姐猴了。呵呵……
夜幕降临后,姐猴才会将洞穴打开,钻出“家门”,登上树干,爬上树梢。
虽然姐猴刚打出的洞,跟蚂蚁穴很相似,但是却逃不过小伙伴们的“火眼金睛”。
有的小伙伴眼力特别好,一下就能判断出找到的洞穴是蚂蚁洞,还是姐猴洞。
判断不准的呢,就找来一根小棒,挑一下。洞口大小如果不变,就是蚂蚁穴。
如果洞口被挑大了,你就会发现,姐猴瞪着亮亮的眼睛,猫在窝里呢!每每这时,通常还会伴随着一声欢呼:“耶,我挑到一个!”
赶紧的,用铲子把洞挖开,姐猴就束手就擒了。
等到太阳落山后,树林里光线暗了下来,再想寻找姐猴洞,已领很困难了。小伙伴们纷纷赶回家,把铲子换成手电筒,带上长竹竿,再次向树林进军!
我们回家换“道具”,前后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姐猴们早已经上树了。手电打开,对准一棵棵树,上下“扫描”。有的姐猴刚刚上树,才到树根。有的爬得快些,已一米多高。
还有些是“漏网之鱼”,避开第一波伙伴们的翻找,爬到高高的树梢上了。这时候,长竹竿就派上用场了,轻轻一戳,姐猴就“啪”地落到地上。
这时候,树林里面更热闹了。欢声笑语,伴随纵横交错的手电筒照射的光线,惊得蝉儿们,不时“知——”一声,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上。
夜深了,母亲们悠长的呼唤,像一根根线儿,把我们牵引回家……
回到家,在堂屋最敞亮的地方,将茶缸轻轻一扣,姐猴们争先恐后四处乱爬。
开始查点我们的战利品了。一个晚上,多则一百左右,少的也能有二三十个。
母亲就会把姐猴放在清水里洗净,捞起沥干,放入碗中,撒上细盐腌制起来,这可是明天的一道硬菜哩!
因为新农村建设,那片树林,早已被砍伐干净,老屋也被夷为平地。但是,在梦里,仍然闪烁一束束耀眼的手电筒光线,回荡着那一串串开心的呼喊,还有“知了,知了---”蝉儿那嘹亮的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