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天下大乱,羌、羯、鲜卑等少数民族占据中原、西北、东北,建立政权。其中有前赵、后赵、燕等国,后赵石勒、石虎等主要以武力取胜,而燕国慕容子弟因为仰慕学习中原文化,所以更加有文化气息。
自慕容廆起,慕容家族既读书,又习武,人又长得比较潇洒帅气。不像今天的小鲜肉,空生一副好皮囊,原来腹中草莽。晋朝的名臣张华知识渊博,处事手段也高明。他和慕容廆聊了下,觉得他见识深远,又富有智慧,便和慕容廆结交,慕容廆因此在华夷两族名声鹊起。
慕容家族有两大特点:一是文武兼备,二是心怀故国。少数民族善于骑射,又深入学习中华文化的诸子百家和兵法谋略,所以可以上马杀敌,下马治国,既不是匹夫之勇,也不仅是文弱书生。有句话叫"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慕容族没有这个缺憾。
习武可以不仅锻炼人的体格,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在刀光剑影之中,追亡逐北,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需要高明的智慧和决断力。当石虎以数十倍兵力围困慕容廆时,底下大臣都劝其投降。而慕容廆和慕容翰拒绝了这样的建议,设下陷阱,以少量兵力击溃后赵。
慕容翰、慕容恪、慕容垂都是冲锋陷阵的高手,每当有重大任务都是冲在前头。慕容翰为燕国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勋,击败鲜卑宇文部、段氏。可惜他不是嫡子,无法继承王位。慕容恪能力超过慕容垂,判断力和决断力都是一流,西擒冉闵。慕容垂在危局里枋头一役击败桓温,而后复国成功。还有慕容仁、慕容冲等人武力值也是比较强悍,可以说慕容家族人才济济。而至于慕容廆、慕容皝、慕容俊都是比较高明的战略家、谋略家。
可是因为人才太多,只好"一摘使瓜好"。慕容翰、慕容仁就被慕容皝猜忌,慕容翰和慕容垂一样,立下大功,却被迫流亡敌国,先后投奔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但是每次跟故国打仗都不肯尽力,甚至为燕国利益着想。慕容翰最后装疯,把敌国的山川河流形态都暗暗记下,逃回燕国继续为慕容皝效力,在战场上几乎没有败绩。慕容翰最后仍然倍受猜忌,因为受伤后在家养伤,伤愈后在家骑马锻炼,被人诬告而。慕容皝担忧慕容翰能力太强,太子制不住他,借机把他杀掉。
慕容恪和他的名字一样,恪尽职守。慕容俊死后,群臣希望他继位。他辞让王位,力排众议,辅佐慕容喡,任劳任怨。无论是国内的朝廷大事,还是两军对阵,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慕容恪更像是燕国的"诸葛亮",而慕容喡能力有限,确实比较像刘禅。
慕容垂类似于晋文公。晋文公也是因为在国内受到排挤,流落国外,几经磨难才继承大位。慕容垂击败东晋部队,被谗臣所害,最后投奔了前秦苻坚。苻坚对待慕容垂很好,可是王猛是个高人,他看出来慕容垂非池中之物,多次建议苻坚杀掉慕容垂。
王猛是怎么看出慕容垂有异心呢?在前秦灭燕的战争中,慕容垂就出工不出力。慕容垂在秦国见到亡国后的慕容子弟和大臣,都是一脸的愤恨和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而正常情况下慕容垂应该幸灾乐祸才对。王猛是何等人物,一眼就看出慕容垂以后难制。王猛用了"金刀计"等多种计策想除掉慕容垂,屡次被大老板苻坚阻止。慕容垂在苻坚面前装出一副顺从的样子,就这样迷惑骗过苻坚。(曹操也多次要杀掉司马懿,司马懿结好曹丕,所以也逃过多劫)王猛死前交代的政治遗嘱就包括:防备鲜卑慕容垂和不要攻打东晋。在我看来,淝水之战谢安赢的侥幸,也是苻坚做事不细密。苻坚攻打东晋,国内一片反对声。而慕容垂暗怀复国之鬼胎,想在秦晋交战中取得渔翁之利,极力撺掇苻坚南征。前秦军队在淝水退却时,慕容垂的部队在其中起了涣散军心的坏作用。一是先撤退,二是在军中散步谣言。所以前秦几十万部队并不是晋军打败的,而是自相践踏的居多。
慕容垂的部队在淝水战役里几乎没有损失,苻坚去投奔他。慕容垂的儿子也劝他杀掉苻坚,慕容垂也怀有仁义之心,放过苻坚。慕容垂流浪17年,到61岁才复国成功。晋文公流亡19年,62岁才承继大位。两人有很相似的地方,就是能隐忍。
东魏高欢部下名将的慕容绍宗曾令侯景心惊胆战,而侯景是灭掉南梁的东魏叛将,所以可以想见慕容绍宗的能力之强,而慕容绍宗正是慕容恪的后代子孙。
正是有这些特点,燕国灭而复国数次。慕容家族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金庸小说里写的慕容博、慕容复,所谓"南慕容北乔峰",慕容家族的武功以博取胜,因为学习众多中原知识,所以才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复"字则时刻提醒慕容子弟,不能忘却祖宗的丰功伟绩和亡国的仇恨。名者,自命也。慕容复就只好勉为其难担当复国重任,忘却儿女情长,丢掉表妹而向往西夏公主了。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具备突厥血统,兼具文武之道,所以干掉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被少数民族奉为"天可汗"。有隋末"项羽"之称的李密见到李世民也不得不叹服"真命世之主也"。"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慕容家族将星辈出,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也值得后人借鉴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