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秘诀》一书中,何德耀介绍了他独创的“快乐超速学习法” 。该书第二章标题为《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决胜高考的十大法则》
第二章目录如下:
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决胜高考的十大法则
一 目标是一种能量现象,一个伟大的决定改变你的一生
二 要想成功就要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三 信念第一,不要自我设限
四 先快速地看完数材,再直接做中考、高考题
三 调动潜意识力量学习英语的秘诀
六 时间管理(20/80),参加提高班
七 整合力量,领悟公式
八 利用自我暗示的力量发挥潜能、培养自信
九 建立考试快乐的条件反射,使自己始终处于巅峰状态
十 成功的根本
以下内容摘自第二章第四节。
四 先快速地看完教材,再直接做中考、高考题
当我们看一幅画时,首先要看这幅画的总体布局、整体图像,而不是先看一个小局部的颜色,当我们欣赏一首乐曲的时候,应该先听乐曲的整体旋律,而不是先研究一个音符,当我们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快速地看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思路、主要概念,再开始学习具体内容。
以同学们的智力快速地自学完教材是完全可能的。暑假我辅导的几个高一学生是以前成绩一般的同学,我们用了8 天时间学完了高二上学期的数学,并且这8天还并不完全是学习数学,还有一半时间在学习英语。8天就基本掌握了教材上的内容,完成了教材上的习题。
这里我要请大家记住一个观念:快速地学习是完全可能的。很多同学的速度不能提上去往往是因为被教材后面的习题卡住了,这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如果是因为内容没有理解,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要反复再看几遍课本;如果是教材编排不当,习题与内容关系不大,那就要寻找相关的参考书,或请教老师。因为如果学习内容与习题无关,你再看100遍教材也解决不了问题。例如学习物理的静力学问题,物理结论很简单,如果物体静止不动,那么它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我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这个定律,但是解题时就复杂了,考官往往把物体置于复杂的受力环境中,实际上他考的不是物理定律,而是几何分析,你必须加强三角、几何知识。你如果不加强相应的数学知识;就是再看 100 遍物理教材也没有用。
一册数学或物理教材,通过3 到5天学习后就应该熟悉它的脉络、基本知识点、基本公式的推导、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练习题。
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有些人认为学得太快了,基础会不扎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基础是否扎实不在于学习速度的快慢,而在于你学习的强度,在于你是否用了全力,在于你的头脑是否深刻记忆、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在于你是否处于巅峰状态,在于你学习时的心情,在于你是否以狂喜的心情学习,在于你的神经的兴奋度,而不在于你坐在教室里的时间!
完成第一遍基本原理的学习后就应该再重新看一遍,加强记忆,搞清难点、要点,并完成全部习题。
休息几天后,就要进行第三遍的学习。这时就要再次加强记忆全部公式与知识要点,将难题、公式推导再做一次。许多有意义的公式推导、有意义的题目往往要做10到 20遍,甚至 30遍,直到彻底理解,融入血液。以后遇到同类问题基本上不需要思考,下意识就能迅速完成,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比武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看拳谱,那些武术招式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信心,我摘录了江西南昌的一个案例;3年前,一个奇迹发生在江西省南昌市:9岁女孩李敏捷考托福,并顺利通过托福考试,成绩合格!由于申请出国留学一次次碰壁,出国未能如愿。
3年后的 2003年5月,只念过小学的12岁女孩李敏捷已经收到了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46天学完初中数、理、化三门课程。李家兴(李敏捷的家长)在辅导她学习英语和电脑的同时,又开始了对孩子初中、高中文化课的辅导、并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刻苦好学的精神,给她制定了一个目标,直接由小学跳入大学、并出国留学。孩子才八岁多,就要学习初中的数、理、化,她能接受得了吗?李家兴解释道:“这些年来,针对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一是积少成多。像英语的学习,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讲、多写、多记,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词组就立刻记下来,想办法解决,长年积累,进步自然很快;二是抓住要点,避免重复。如初中和高中文化课中的重复部分,我采取删繁就简的方法,注重对课本中的重点、基本运算方法及基本定理的讲解. 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时间;三是由难到易。比如在教方程时,我先从三元方程教起,二元、一元方程就迎刃而解了。而几何教学则从多边形教起,四边形、三角形的习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在基本熟悉教材后,就可以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了,这是我下面要讲的。
直接做目标考题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初中要做中考题,小学要做奥赛或升学考题,高考就要直接做高考题。在完成数遍教材的学习后就要进行高考题的训练了,做高考题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反对题海战术。现在有很多人在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的时间全部占用了,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时间、精力和思维习惯。养成了依靠老师,推卸责任的习惯。不能自主的人是不可能发挥潜力、创造奇迹的。想象一下每天从早到晚坐在那么小的一张桌子旁,处在各科老师不停的 “轰炸” 下,不要说发挥潜力,达到巅峰状态,创造奇迹,可能头都要晕掉!
2.十年高考题基本包含了高中的全部内容。(现在各省自主命题,高考题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但是你只要做 20 套高考题就行了)熟悉十年高考题基本可以看清考官的出题思路,检测自己学习的程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3.做高考题可以发挥潜力,打破限制性思维。因为做高考题的过程是面向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们平时的课堂学习是面向公式、定理的. 问题只是注解,好像问题是为了公式而存在的。事实上人类的科学发展史恰恰相反,公式、定理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首先有问题,才需要推导各种定理、公式,解决问题。先定理后问题的方法是违反思维的规律的,必然效果不好。直接面向高考题,解决问题,打破限制性思维,不必等老师讲解再做题,不必等学了再做题。
4.直接做高考题可以避免愚蠢训练。平时讲课的内容有很多是愚蠢训练,比如勾股定理的讲解:
为了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即:
可以用4个全等三角形(如图 2)拼成一个正方形,因为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也可表述为:
所以:
这种证明方法十分巧妙,运用了数学思想,但是书后面的习题却训练学生: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5,一条边为4,求另一条边,实际上是算:
经过大量这样的训练,学生往往忘记了数学思想、勾股定理的证明,而只会计算平方数,也就是说训练的实际效果是平方数的计算而不是数学思想。
我们知道,假如你看到了一棵苹果树,那么肯定是以前种了一棵苹果的种子;假如你看到了一棵香蕉树,一定是以前种了一棵香蕉的种子:如果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没有种数学思想的种子. 如何能结出数学思想的果实呢?
高考题相对来说,需要动脑筋,需要数学思想的题目要多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