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书读书
152《显微镜下的大明》:小人物的地气

152《显微镜下的大明》:小人物的地气

作者: 灵林玖玖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6:12 被阅读100次

    最近比较热门的电视剧是《古董局中局》,该剧是根据马伯庸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一开场就是市井小古董店老板许愿,接待了一个自称英伦华侨的帅公子药不然。第一次交手,许愿拿出的“尖货儿”三件有两件仿冒明代物品:明英宗苏工鸡骨白吊坠和明代中后期的玉方壶。

    《古董局中局》被誉为“关于古董鉴定、收藏、设局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可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八十多个王朝,为什么电视剧一开场出现的文玩只有明代呢?

    也许仅仅是巧合吧。

    不过,这个巧合让我注意到了,马伯庸先生最近的新作《显微镜下的大明》。

    和马伯庸以往的小说不同,《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一本非虚构性的历史纪实。

    关于这本书的缘起,马伯庸在序言里说:“2014 年我和一位喜欢明史的朋友聊天,她讲到万历年间徽州有一桩民间税案骚乱,过程跌宕起伏,细节妙趣横生,结局发人深省,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然后,马伯庸先生就去搜寻资料,发现学术界已经对类似的民间事件做了大量的研究了,只是对大部分人来说,阅读原始史料太难了。于是,马伯庸先生就用自己“妙笔”,轻松的话语写给大家看。

    和市面上研究明史的书籍不同,《显微镜下的大明》的主人公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高官和皇帝,而是市井中普通的小市民和基层公务员。

    在《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一文里的人物都是县衙里的“胥史”和“役”,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县政府里的合同工和临时工了。

    在《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里出场的人物,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村里罗姓人家的族长,村里寺庙的方丈佛熙和镇上管理宗教事务主任法椿。

    在《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里涉及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县高中部校长和学生,县长和那些以挖石灰石为主营业务的小微企业老板、个体工商户等。

    虽然,《显微镜下的大明》里的人物职务非常的卑微,但是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运作模式。正如马伯庸先生在序言里所说:“它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在《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里,我们了解明王朝的税收政策是如何执行以及纠错机制的僵化。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里,我们看到是明王朝的法律运行体制。村民罗显为了祖坟要打官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族中人,说明官司的利害关系,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最后选了8个人处理官司事宜,筹措了4000两银子备用。当时,4000两银子可购买8000石粮食,一石等于现在120斤,总共96万斤,折现就是270万元左右。这个数字让我们了解到两点:明代打官司是很费钱的,还有就是当时的司法运作已经腐败到了极点了,想要打赢官司就要处处打点,处处使钱了。

    吸取了在县里吃亏的教训,罗显选择到巡按察院上诉了。巡按察院的负责官员叫做“巡按御史”,他代表皇帝定期巡视各地,检查地方政务。可以把其理解为一个空降的司法兼纪委官员,上可通天,只对皇上负责,地方政府管不着。就这么一个地方,让罗显打赢了一次官司,可是不料他的对手法椿有极强的韧性又邪性,做事不择手段。于是罗显和法椿的官司起起伏伏,诬告与反诬告,人死了又复生等奇事迭生。这些事放在悬疑剧里,故事情节已经反转了好几个180度了,精彩程度不亚于福尔摩斯小说。最后,你就不得不感叹:明代普通老百姓的法律智慧这么厉害啊。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里,没有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没有烛照天下,明见万里的大人物风骨,只有小人物的地气。这种地气是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看国家的政策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多交一份税等于少吃了几顿饭,就这么简单。

    余秋雨说:“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了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当你在历史烟波浩渺的资料里找不到出口,不如找点空闲阅读这本从小人物的生活里折射的明代政治问题。

    原创文:灵林玖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2《显微镜下的大明》:小人物的地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zf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