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月 麦叔工作室作者
2020春年春晚刚过去几天,我们或许过了一个最不像春节的春节,因为全国各地正被肺炎疫情肆虐着。
但依然有不少人吐槽今年的春晚不尽如人意,人们似乎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都很有共鸣。
然而你吐槽了37年的春晚,我却看到了一个比春晚精彩10000倍的故事。
1982年11月,导演黄一鹤接到一通电话:
“老黄,这一次的迎春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你要尽力把它办好。”
这是当时中央电视台台长王枫打来的电话,原来,是要筹办一台全国性的春节联欢晚会。
那会已经11月了,离春节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一切都是这么猝不及防。
这是全国第一次开办春晚,没有经验,没有钱,整个电视台忙得鸡飞狗跳,甚至连录影带的钱都拿不出来,最后只能搞现场直播。
后来,当时的工作人员用“兵荒马乱”来形容筹备晚会的那段日子。
同样猝不及防的还有2020年。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4个多小时的春晚,甚至没正式彩排过一次。
01
2020鼠年春晚开启大约半小时后,一段质朴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主持人白岩松、康辉、水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为大家带来了情景报告《爱是桥梁》。
在这个只有五分钟的节目中,几位主持人以充沛的情感、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所有奋斗在前线的白衣天使,以及处在疫情区的民众致敬。
“你们停下了出行的脚步,其实就是在刹住疫情前行的脚步。
可能在那一瞬间,你们会觉得孤单,但却可能是最不孤独的时刻。
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和你们在一起。
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
春节到了,春天也就不远了,让我们春天再相逢!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舞台大屏幕上播放的一段采访,更是让人泪目。
只见一名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笑容灿烂说:“穿上了这一身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想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抗击武汉肺炎的第一线,每天600多名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是这里最美丽的风景线。
作为院长的张定宇,从2019年12月29日起,每天不是在重症病人会诊现场,就是在深夜转诊病人现场,他的身影从未离开。
就在他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却传来不幸消息:他的爱人也感染上了新型肺炎。
他却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只两个晚上稍微早点回去照料过爱人,其余时间,依然奋战在第一线。
28天高强度持续战斗后,张定宇也病倒了……
而这只是众多医护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他们为了抢救更多病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防护服不够,那就一整天不喝水不吃饭不撒尿,没有头罩,浴帽用上,没有护目镜,泳镜带来。
就在大家远离武汉时,全国各地却涌现了一批“最美逆行者”。
他们有“中国抗击非典第一人”,83岁的钟南山,他们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人员……
他们义无反顾进入疫区,用他们的拼命来换取更多人的生命。
他们也是别人的爸爸妈妈,也是别人的儿子女儿啊!
今天,我们能够安稳呆在家里,看看电视睡睡觉,享受家人团聚的美好,不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吗?
这场疫情来得突然,这场春晚准备得也很仓促,但我们却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最美的“白衣天使”。
02
2009年春晚,在一曲《天地吉祥》的歌舞中,观众们流下了热泪!
这是一只来自四川的民族歌舞团,2008年的那场汶川大地震,震坏了他们经常表演的剧场,但没震碎他们热爱表演的心。
没有剧场,他们就来到灾区废墟边,为受灾人民送去舞蹈、送去歌声、送去心灵的抚慰。
时间退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面突然剧烈震动,摇晃,房子倒塌,顿时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哭嚎一片……
彼时的汶川,好像人间地狱。
在那一场波及半个中国的8级大地震里,有人失去了家园,有人失去了双腿双臂,有人失去了生命。
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汶川哭了,全国哭了。
可就在生死一线的时刻,却有一种人性的光辉从废墟中涌现出来。
地震发生时,病人杨方友正躺在都江堰人民医院的手术台上,麻醉师陈峰坚定地跟他说了一句:“我们都在,不要担心。”
由于地震,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遭到严重破坏,教师袁文婷不顾危险,一次又一次冲进快要倒塌的教室,用柔弱的身躯抱出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时,教学楼轰然倒塌,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6岁。
蒋敏是一位人民警察,当她得知11名亲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时,她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忍住悲痛,因为在她背后,还有千千万万需要她抢救的老百姓!
“快醒醒,地震了!”13岁的何翠青从走廊返回寝室叫醒正在午休的同学,可她自己却错过最佳逃生时间。
在废墟中被压50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却永远失去了右腿。
她却说:“我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林浩是这次地震中年龄最小的救人英雄,年仅9岁。
在废墟之下,他组织同学唱歌鼓舞士气,当他拼命爬出废墟可以逃走时,他却又钻回去,不顾头部身上多处擦伤,拼尽全力背出两名同学。
如今,破碎的汶川已重建。破碎的心灵,也在缝合。
一切都会过去,但人性的善与美终将长存,这样的美善将成为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03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望断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1999年春晚舞台上,祖海与佟铁鑫唱响的这一曲《为了谁》,红遍大街小巷。
这是一首献给抗洪战士的颂歌,朗朗上口的旋律,感人肺腑的质朴歌词,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
那是1998年的夏天,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洪水好像一头猛兽,咆哮而来。
就在8月1日建军节那一夜,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与滔天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
19位抗洪军人牺牲在了簰洲湾,他们中间年龄最大不过33岁,最小的才18岁。
而这,只是98年抗洪抢险的沧海一粟。
在这一战中,国家一共投入干部群众800多万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调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27.4万兵力。
截至到抗洪结束,解放军、武警部队已投入兵力433.22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500多万人,动用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75万艘次,飞机和直升机1289架次……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这场肆虐的大洪水中,无数人民子弟兵无怨无悔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78年出生的海南人李向群,家境富裕,却从小有个军人梦,18岁那一年,他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塔山守备英雄团的一名战士。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随部队前往湖北抗洪。
水性好又热血的李向群进入抗洪第一梯队——抗洪抢险突击队。别人扛一个沙袋,他却扛两个,每次堵管涌他都第一个抱着沙包往下跳。
8月16日,塔山守备英雄团接到命令,要誓死保卫南平,因为长江第6次洪峰即将抵达。
那一夜,暴雨如注,洪峰一个接着一个,大堤险情不断。李向群和战友们冲上大堤,死守严防,毫无喘息机会。
大堤保住了,但在雨中奋战了6个小时的李向群病倒了。
可他依然没有停下抗洪的脚步,发着40度高烧的他,头顶烈日,依然在大堤扛沙包。
直到8月21日10时30分,李向群扛着沙包在距离大堤顶部不到一米的地方,缓缓倒下……
这是他人生中扛起的最后一袋沙包。
被送至医院的李向群经过检查,确诊感染了“钩端螺旋体”,这是一种易在水和湿土中存活的致命性细菌。
而李向群身体的多个器官已被这种细菌严重侵蚀,因为没有及时就医,导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一天后,这位年仅20岁的抗洪英雄永远闭上了眼睛。
得知噩耗的李向群父母从海南匆匆赶来,心碎之余,把儿子的2万元抚恤金全部捐赠灾区。
李爸爸只向党组织提出了唯一的要求:代替儿子留下来继续扛沙袋,参加抗洪抢险。(下图右一是李父)
在这场抗洪中,牺牲的还有很多个像李向群一样的军人。
或许他们连名字都没留下,他们的故事更无法探知,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安全、昌盛却惠及你我,永留心间。
04
从1983年到2020年,春晚走过37个年头。
即便大家都说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但它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更见证了祖国的苦难、发展与飞跃。
我们需要春晚,需要在每年除夕晚上8点,听着熟悉的音乐进入新的一年,需要在李谷一的《难忘今宵》中展望未来。
我们最需要的,是在春晚中感受时代的脉动,感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意相通。
我们正经历着武汉肺炎,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曾心连心手牵手,成功抗击过非典、洪水、雪灾、地震……
想起2004年春晚,姚贝娜演唱的《天耀中华》,那也是她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天耀中华,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
我是多么的幸运,降生在你的怀里,
我的血脉流淌着,你的神奇和美丽,
那仁慈的情义,那温暖的回忆,
因为希望埋在心底,追寻自由的勇气,
真心祈祷,天耀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
自古多难兴邦,这不是第一个灾难,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我们众志成城,我们也真心祈祷,天耀中华,明天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