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通知,今天下午在网上进行志愿填报的模拟演练;女儿告诉我,铁哥们儿大壮要来家里一起填,因为他的家里没有电脑。
模拟完成之后,我去老爸家给老妈取点东西来到医院,女儿发微信说:大壮要来看奶奶。
两个人去街上吃了面,大壮给奶奶买了几样水果,一起来到了医院。
挺懂事的一个孩子,只可惜学习上不是很理想;但是从几次交流中发现,这个孩子如果好好调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更可惜的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对他一直处于放养的状态,就连疫情期间也没有亲自到学校接过他。
这样,大壮的懂事就更加难能可贵。
说起报志愿,一直以来是做家长的最为头疼的事情。去年我还自己从网上搜集了不少关于志愿填报方面的知识,期待自己能在到时候施展一下;到头来,发现自己所了解的那些根本不够用。
好在替女儿选的这个文化培训学校还算不错,承诺将由免费的志愿填报队伍(仅限校内学生)帮助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从后来的了解、和学校组织的几次志愿培训会议来看,我觉得这个学校还算负责。
都说一所好的大学能够决定孩子的未来,其实到今天来看我觉得也未必;身边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
老婆的一个姑姑家,两个女儿在我和老婆未结婚的时候都已经分别从清华和另一所名校毕业,据说后来都还出国深造了,考研、读博等等,当时的了解就只这些。
后来听说两个人都在国外定居了,回没回家不清楚,反正是奶奶过世的时候,一大家子都聚齐了,也没见到过老婆的这两个姐姐(老婆的亲戚家,我就没见过这两个人)。
可以说是已经跟这些亲戚没有了任何往来。
我四姨家的小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据说是学费五千元以上的学校一概放弃,只因为当时家里有偏瘫的父亲、经济拮据;就这样,本来可以走个好一点的二本的小妹,硬是固执的选择了一所省内的专科学校。
四姨去送她到学校,看到简陋、落后的学校环境,忍不住抱着小妹直哭;小妹却笑着安慰母亲:“妈,我是来学习锻炼的,你以为我是来享受的啊?”
大学里,小妹积极上进,先后担任过主持人、学生会领导等,这些都对她今后的工作经历产生了巨大影响。
毕业后,小妹独自去了北京;最开始在一家app开发公司上班,由于工作和个人能力出色,被跳槽的部门经理带到了现在的单位,直接进入到领导层,拿到了三十万的年薪。
四姨家换房子,四姨夫后续的治疗费用,基本都是由小妹承担的;每次回家,还会给她的二姨(我母亲)带回价值不菲的礼物。
两个例子,对比一下,我会钦佩后面的小妹,而前面两个,也许也会有人羡慕,但是我不喜欢。
学校如何,只是一个平台,或者是将来求职的招牌;走上社会,能否闯出自己的空间,还是需要看情商及个人能力。
也许我没有资格谈论这些,因为自己连大学的门都没进过,也没有成为一个成功过的人;但我的观点始终是:成材之前,还是需要先成人。
这样看,志愿的选择,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