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财经每天读书10分钟投资理财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你必须要了解的经济学常识!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你必须要了解的经济学常识!

作者: 小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7-04 07:50 被阅读317次

    导读:

    作者:[美]提摩西.泰勒,斯坦福大学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授,美国经济协会专业刊物《经济展望杂志》主编,斯坦福大学“杰出教学奖”得主,美国通用教材《经济学原理》作者。

    本书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解释了36个经济学关键名词,每篇约3000字,用生活实例引入主要原理,解释、分析经济现象,概念清晰,即使没有经济基础,也能轻松理解。

    各大媒体推荐阅读的经管类年度好书,原汁原味的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入门课程!

    简约不简单,学经济,读《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就够了!

    原汁原味的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入门课程,带你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所有重要原理,让你拥有高人一等的见解,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

    1:经济学用途

    搞懂经济学概念,有助于去重我们一些对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的误解,经济学不是提供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提供我们解决和思考问题的框架。现代经济学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社会应该生产什么;应该如何生产;谁来消费所生产的东西;另外,政府管制和个人自由之间也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经济学话题。

    经济学鼻祖的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人都是自私的,但在我们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给别人带去了好处,这就是那支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是基于稀缺性的基础上,研究人们选择的一门学问。但是当你做出一个选择时,你没有选择其他的机会,这就是所有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价格有三个用处:揭露市场商品的稀缺性;指导人们选择;指导商家生产。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非生产者。

    2:社会分工

    商业社会中,分工导致商品和服务交换,分工为生产商品的厂商与国家经济创造了显著的经济贸易,《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也所,是分工提供了生产力。分散化是市场经济,是用分工让大家做自己擅长和专业的事情,让社会高效运转。

    3:价格和价值

    商业社会有三个市场组成:商品、劳动力和资本。这三个市场高效运转。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用砖石和水来解释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砖石的价格高是因为交换价值高,而非使用价值高。水的使用价值高,但交换价值低,这样导致它的价格也低。所以,价格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价格会使供给量改变,但不会使整条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需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商业市场的各种商品价格变化、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规则。

    4:价格管制

    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在农作物丰收的年代,农产品价格会非常低。政府的干预会制定商品的最低或者最高价格。但这种价格管制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

    价格管制改变了每个人面对的价格,价格管制也会掩盖成本,某些需要帮助的人会接受这个价格,当更多不需要帮助的人也受影响。

    5:弹性

    增加的生产成本可以转嫁给消费者吗?这个要看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第一种:无弹性商品。比如香烟价格上涨10%,需求量会下降3%,那么他们需求弹性为:0.3。需求无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小于1,表示这样的商品很难用便宜的商品来取代。

    第二种:需求弹性大于1,价格的变动导致更大的需求变动的商品,例如饮料等,说明用户对这样的商品依赖程度低。

    第三章:需求弹性等于1。价格的变动导致同样量的需求变动。

    关于数量变化和价格的变化的问题,都可以用弹性来解释,比如削减退休给付是否会鼓励年长者继续上班或者不退休?这个问题是:退休金变动达到某个百分比,会使工作时长变动变动多少百分比。

    6:工资

    在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均衡点是由该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和相对劳动力需求量而决定的。劳动力需求是工资与雇主需求工作数量之间的关系。高的工资使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劳动力需求在短期内一般是无弹性的,但长期来看是有弹性的。

    劳动产出的需求变动会改变劳动力需求,如果没人去听音乐会,那么交响乐团就会解散。从另外一个角度,如果技术进步,工人的需求会减少,那是不是工资会减少呢,其实不会,因为运用新技术,使得工人有更多的产出,生产力提升了。他们有更高的工资。

    7:折现值

    就像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一样,资本市场也可以用同样的供需架构来解释,人们对资本一直以来都有偏见,认为其是罪恶的根源。

    前面讲过,构成商业社会的三个部分: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商品有价格,劳动力有工资,那么资本就是利息,也就是资本市场的价格。投资可以指资本的供给或者需求。资本的供给通常是那些存蓄的人。

    就像劳动力和商品一样,资金有很多市场,主要的差别在于被投资的对象是工厂,企业,个人,还是政府。他们决定着金融市场的:供给、需求和报酬率。

    折现值(PDV)等于未来值除以1+利率的t次方,t为年期。折现值的概念大量运用于商业和金融。比如银行利率是10%,一年后你拿到100美元,那么现值应该是90.91美元。

    企业筹集资金可以有两种方式:向银行借钱或者发行债券。发行债券即向陌生人借钱。债券有面值、利率和期限三项要素。

    8:复利

    很多经济学和投资学书上都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如何积累财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复利的力量。例如1000美元的储蓄投资,年利率15%的话,40年后总金额是26万美元,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收益。

    当然投资不能只看报酬率,还要关注:风险、流动性和税负。

    9:垄断

    垄断的本质是对勤劳者的课税。任何类型的企业都面临四种类型的竞争关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垄断、寡头垄断。

    完全竞争就是完全市场化的定价,企业获取较低的利润。

    垄断有些是法律创造的,比如美国邮政服务公司,有些是自然发展起来的垄断。垄断企业有定价能力。

    垄断竞争的厂商也有一些定价能力,可根据需求弹性来定价,垄断竞争的好处是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去发趋势、产生创新,以及提供多样化产品。

    寡头垄断的本质是接近独占而非完全竞争,是指一些厂商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拥有大部分或者完全营业额。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10:反垄断

    经济学家们鼓励竞争市场,美国执行反托拉斯与竞争政策的主要是联邦机构,是联邦贸易委员会与美国司法部。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企业不会合并成为独占企业。也就是不会形成垄断企业。在美国企业合并案超过1亿美金,就必须通报政府。

    衡量竞争程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四大企业集中度,就是该产业中前四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的百分比。如果超过80%,则这个市场接近独占。

    20世纪90年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占据了80%以上的操作系统市场,虽然微软将其操作系统放到软件市场这个大市场中,但是法院的判决却认为他们仍然是操作系统这个市场的垄断者。

    11:市场管制

    最佳的市场管制方法就是解除管制,但在一些情况下,市场竞争不会完全正常运行,反而会使厂商蒙受巨大损失。比如通讯行业,每个电信公司都建设基站,那么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在自来水和电网等市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类企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必须依赖某种网络建设。建设成本较高,运营成本通常较低。

    12:环境污染

    自由市场并不是环境的最大敌人,随着美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空气和水的平均质量也有所改善。经济学里有个“外部性”的概念。指在直接的买家与卖家之外,有第三方直接受到这笔交易的影响。

    外部性有正面和负面的。厂商只注意生产商品和私人的成本,至于社会成本,他们一般不会考虑,但如果他们需要付钱处理垃圾,那么厂商自己就会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

    另外,还有一些办法来治理企业污染,比如规定企业可排放的最大量和可交易的许可证方式。命令和控制法的替代方案,遵循了市场导向的环境保护大方向,利用市场激励来运作,而非命令厂商采取某种行动。

    13:专利

    即使有法律保护,创新成功的公司也只能拿到它所创作价值的30%-40%。爱迪生发明了投票计数器,性能很好,但没人买。自由市场并不会保证会给发明者奖励,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者从研发投资中得到大部分经济利益的能力,经济学称之为:专属性。

    另外一种鼓励研发的办法,就是提供企业研发支出的税负减免,这种方式现在科技行业普遍采用。它的有点是具有弹性。

    但专利的保护也有两面性,也保护创新也阻碍创新,因为专利可能变成其他竞争者进入该行业的巨大障碍,从而阻碍了这个行业的竞争环境和创新能力。

    14:缴税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他们不会为社会公共事业做出贡献。比较道路和公共教育等。公共设施有两个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非排他性就是我们没办法保证没有付钱的也人不会享受到好处,比如修建公路,那么没有出钱的人,也会享受到交通的便利。

    所以缴税这种方式就是利用强迫的方式来克服那些搭便车的问题。

    15:社会福利

    市场经济会产生富人和穷人,并且社会对穷人也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用他们的收入来衡量。但是关于衡量穷人的标准,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60年,美国人口低于贫困线的比重约22.2%。随着经济发展,到2004年,已经降到12.4%。

    关于如何救急穷人,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于帮助穷人,有多种做法,一种是逐步淘汰新近就业家庭的福利,鼓励他们出去工作。另外一种是要求人们去工作。为了避免贫困,也可以提供事物的帮助,以非现金的方式来提高支持。

    16:收入不均

    全球化对工资造成了压力,导致了收入不均的扩大。收入不均会影响人们对公平性的感受。引起收入不均的两个因素: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改变,以及它们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另外,全球化对工资造成的压力也是一方面的因素。

    信息科技明显提示了技术人员的生产力,让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消失了,进而减少了对低水平科技劳工的需求。

    17:品牌

    因为每个人掌握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了我们在决策中无法通过完整的信息进行分析。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完整,导致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但商标和品牌可以让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比较放心。在一些情况下,政府的接入,让信息更加透明公开,有利于市场的顺序运作。比如政府规定食品包装上必须标识成分等信息。

    保险市场包括个人保险和社会保险,但也因为信息的不完整,也可能让保险业遭遇危机。有几个问题。

    第一:道德风险,拥有保险会使人不会太采取措施来规避或者阻止风险。

    第二:逆选择,特别是遭遇坏事的人更可能购买保险,而风险很低的人不太会购买保险。

    在大多数工业国家,健康保险市场本身存在着 信息不完全的问题。美国在医疗领域的花费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每年人均支出7300美元

    18:代理人

    那些不信任公司治理的人,最有可能相信政府可以监督公司。经济学家所说的代理人问题的分析架构,可以用来分析治理问题。代理人问题通常涉及信息不完全,委托方很难知道代理人是否努力工作或者依照委托的最佳利益来做事。在美国上市公司必须依法被审计,且必须公布财务信息。但还是发生了美国安然公司在短时间内破产的案例。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关注商品、劳动力和资本三个市场。市场是非常有用的制度,社会可以通过市场来分配稀缺资源,市场为有效率的生产、创新、分配资源、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以及逐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动力。

    但市场经济也会有很多不好的情况:垄断、不完全竞争、负外部性、贫穷、收入不均、信息不完全、以及管理不善等委托。

    政府在处理市场问题时可以扮演有用的角色,但它的行动也是不完美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造成伤害。

    19:关于GDP

    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增长、失业、通胀和贸易差额等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的架构称为总体供给和总体需求的模型。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状况,GDP和人均GDP是一个重要工具,人均GDP较高的经济体,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

    GDP,国内生产总值,其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GDP只包括成品,不包括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比如制造汽车的钢材等是不包含在内的,不然会重复计算。

    20:经济增长

    长期来看,经济增速是唯一会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因素。经济增长也会随着时间产生复利效果,年增长率的若干差距,会在一代或者两代人后造成巨大的差距。

    1870年,全世界富裕国家的人均GDP大约是最贫穷国家的9倍,到了1990年,扩大到了45倍。造成这样差距的原因是这些贫穷国家和全世界其他地区完全脱节导致的。也就是,国家贸易可以让一个国家摆脱贫困。

    经济增长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力的提升的三大驱动因素:实物资本增加(更多生产工具)、更多的人力资本、更好的技术进步。

    21: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的市场环境下,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导致了失业,但是研究发现,失业率增加并不意味着人均薪资的下降。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公司生意好,不会立即加薪,同时生意差,也不会立即降薪。

    经济学家把失业分为两类: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自然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从波峰到波谷的周期中,很多企业无法达成他们的业绩,会减少雇员数量的需求。

    22:通胀率

    通胀是指任一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全面上升的现象,通胀有不同的衡量方式,比如消费价格指数,或者生产者价格指数,或者批发价格指数等。但通胀并不是洪水猛兽,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说适度的通货膨胀要好于过度的通货紧缩。

    但通胀率走高,会使市场运作不顺畅,一个月内通胀率到达20%属于恶性通胀,人们的购买力普遍缩水,从而会使生产力降低。

    关于抑制通胀的方法包括抑制整体需求,使追逐商品的钱变少。政府抑制需求的方法包括:削减政府支出,提高利率、增税等。

    23: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还是逆差,表示金钱的流向,以及向那边流动比较大的问题。出现贸易逆差时,金钱从该国流出而进入其他国家。近40年美国都处于贸易逆差中。那么钱到哪里去了?这些美元会最终投资于美国资产,也许是股票、房地产或者债券等。

    从经济学来说,贸易逆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从外国借钱,而且有国外的投资流入。同理,贸易顺差的真正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借钱给国外,而且有外资流出。贸易顺差或者逆差,不是商品的流行,而是金钱的流向。

    24:需求和供给

    从整体经济来看,总体供给量必须等于总体需求量,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但一项经济政策不可能全部达到,所以需要一个框架来思考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那到底是供给创造了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了供给。关于这个问题。萨伊定律主张的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那这种理论很难解释为什么经济紧缩,也不能解释经济会衰退。另外一种主张是:凯恩斯法则,他是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称之为:需求创造其自身供给。他指出,在大萧条时期,供给商品与服务的产能并没有多大改变,也就是供给是没问题的,经济萧条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少了,所以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才能让社会摆脱经济衰退。

    在萨伊定律和凯恩斯法则之间,其实还有一种折中的理论,需求和短期的政策有关,而供给和长期的政策有关,所以: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是当代主流的经济学家观点。

    25:菲利普斯曲线

    当总需求低于潜在的GDP时,经济可能衰退,而且失业率会上升;当总需求大于潜在GDP时,经济可能处于低失业率和高通胀的状态。失业和通胀看似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很难处于完美状态,也就是总需求刚好等于总供给。

    对于失业率和通胀率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可以用数学方式描绘成为一条曲线,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倾向于从高通胀低失业移动到低通胀和高失业率,并且往返移动。

    26:政府预算

    政府的财政政策是用来概括政府的租税与支出政策的一个专有名词,也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美国的财政预算大约占GDP的20%左右,这是一笔庞大的资金。

    在支出方面,政府预算一般花在国防、养老、医疗和借贷利息等上面。

    在收入方面,个人所得税是美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政府预算中,政府的支出超过它的收入,就会产生赤字;若政府的税收超过支出,就会有盈余。2009-2010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增长至最高点,达到了GDP的10%。

    当政府的支出超过税收,那么发行债券就是最好的筹资工具。

    政府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4个目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财政政策的影响,因为政府借款与储蓄是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的一部分。事实上,美国政府借款是美国社会最大的资金需求之一,当政府资金需求量大时,会吸引外资。高额的政府借贷和贸易逆差有关。但是,如果提高国民储蓄,就可以让整个社会不那么依赖外资。

    27:权衡性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问题有两种时间范围:凯恩斯学派是属于短期架构,而新古典学派属于长期架构。经济学将社会的总需求增加或者购买力提高的政策,称之为扩展性宏观经济政策,或者成为“宽松”的财政政策。降低总需求称之为“紧缩”的财政政策。

    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有两种方式实施,自发性和权衡性。自发性是利用自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供需矛盾。政府为了在这种自由市场机制中更加有效权衡,从70年代开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使用权衡性政策。但权衡性政策有几个困难,一方面权衡性财政政策要到问题发生时才制定;另外它会引起不受欢迎的副作用,一个是减少国内投资,另外会导致更大的贸易逆差;另外政府也很难实施这样的反经济周期政策,最后,这种政策有短期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自发性的市场力量来阻止经济衰退。

    28:长期赤字的危害

    短期的预算赤字在经济衰退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政府预算赤字可能会导致:私人储蓄增加,私人投资下降或者是外资流入增加。

    当人们预期政府赤字上升,就会预期政府会增加税收,从而导致个人储蓄增加。但这样的现象在美国并没有发生。

    另外,当政府赤字增加,导致政府借款增加,意味着私人投资的减少,相反,政府借款减少表示企业可以用更多自己用于投资。

    美国的政府预算赤字逐年增加,预期在2020年,政府的负债GDP比率达到87%,2035年将达到185%。也就是未来的美国人将承受巨额的负债。

    29:货币的作用

    银行实际上是通过放款来创造货币的。货币从珠子,贝壳,家禽等作为交易媒介的东西,再到现代的纸币甚至电子货币。

    货币具有三种功能:交易媒介、价值储存、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可以拿来交换任何代售的商品;货币也可以暂时持有而不会失去购买力;最后货币是大部分商品的价格衡量标准。也可以说货币是整个经济的价值衡量标准。

    货币有两种分类,M1和M2:

    M1包括,通货(硬币和钞票)、旅行支票、个人支票账户三类。其中大部分是通货、另外一半是支票账户,只有一小部分是旅行支票。

    M2包括,更广义的货币,是由M1加上储蓄账户构成。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定期存款等,也就包括你银行账户里面的数字。

    2009年,美国的M2货币为8.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M1的1.7万亿美元。也就是通货其实只是货币的一部分,只占1/10左右。

    30:中央银行

    各国都有中央银行,美国的美联储,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日本的日本银行等都是这样的机构,中央银行可以说是银行的银行,它们为银行间的资金流转提供中间平台,同时也控制这国家的货币发行和货币利率等,可以说在整个世界经济中,中央银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联储是美国金融体系的管制者之一。中央银行兼备权力和责任,以实施货币政策及稳定金融体系。

    3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两种,一种是宽松,一种是紧缩的。当经济衰退来袭,中央银行是保卫宏观经济的第一线,当经济不景气时,会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鼓励消费,刺激需求,从而提振经济。降低失业率。2008年,美联储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把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于零,同时短期放贷给金融市场参与者,以维持金融市场的运作,改善银行放贷的意愿。但扩展性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使失业率降低,周期性失业是经济衰退的症状。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了流通的货币数量,也降低了银行的放贷意愿,也就导致利率变高,然后总需求变低,追逐商品的钱变少了,这样会导致通胀率降低。

    货币政策除了解决经济通胀和紧缩的问题,还可以用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和技术投资。

    21世纪最初10年,全球最主流的趋势是制定中央银行应该遵循的具体规则(例如通胀目标化),然后放手让中央银行达成目标,而不是用民主程序来控制。

    32:国际贸易

    大多数经济学家赞成国际自由贸易,国际贸易的程度可以用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来衡量,50年代,全球出口占全球GDP的7%,2010年左右是25%。

    国际贸易的潜在利益可分为三类: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动态增益。国际贸易让各国的优势商品的总产量变得更高,然后让这两个国家收益。贸易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多样性的利益。另外,第三个好处就是让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更高。还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流动,提升全球的生产力,产生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

    33:全球化

    全球化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全世界的生活水平,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支持自由贸易的力量,但也承认自由贸易可以带来的经济混乱和崩溃。经常有政治压力要求限制进口,称为:保护主义。实时保护主义有几种方式:进口配额,提高关税。受保护的产业面临国外的竞争者变少,然后让该产业的国内商家有更高的利润,是政府对国内产业提供间接的补贴的一种方式。但保护主义并不能增加产业的就业机会,反而会减少。所以,封杀其他国家的进口,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会产生贸易纠纷。被保护的产业工资变高,是以提高商品价格为代价的,所以其他人都付出了代价。工资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如果自由贸易提升了生产力,平均工资就自然会上涨。

    国际贸易或者全球化是否会拉开国家的贫富差距。实际证明,全球收入差距拉开,不是因为全球化,而是那些没有参与全球化的国家。

    34:汇率

    利用稳定或者缓慢变动的汇率,可以创造有利于贸易与投资的环境,相反,汇率的巨大波动会对经济造成干扰。汇率有强势和弱势之分,普通理解,升值就是强势,贬值就是弱势。汇率只是一个价格,一国货币可以依次价格换成另外一个货币。强势货币表示可以换到其他国货币变多,弱势这可兑换他国的货币变少。

    当美元走强,可以买到的外币变多,供给美元的人将从中获益,而需要美元的人将损失。换个角度,把商品出口到美国的外国企业,喜欢强势美元,因为他们可以赚更多美元,希望用美元换更多的本国货币。

    政府控制汇率的一个办法是收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提高利率,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使全球投资者去投资该国货币。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在外汇市场买卖自己本国的货币。

    35:金融危机

    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GDP大幅萎缩。比如1998年的俄罗斯,2001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的真正问题是GDP大幅缩水,政府无力偿还债务。另外从表现上危机发生前,出现大量外资流入,外资流入使股票大幅上涨,然后外资流程后,股票崩盘。

    对于经历金融危机的国家,有些经济学家倡议采取一种类似破产法庭的国际机制。总体而言,世界各国对持有更多的外汇储备,推动银行与企业辨识汇率波动的风险,以及拟定详尽的国际债务合约。汇率的波动会导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但不是引爆危机的必然条件。2008年的美国经济衰退,基本上归于自身原因,而非国际因素。次贷风波,房市泡沫的破灭,都是当时美国经济衰退的前兆。

    要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必须做出调整。

    第一:增加私人储蓄

    第二:减少政府借款

    第三:减少实物资本与新技术的民间投资,但这会伤害经济的长期增长。

    36:未来的经济

    这个世界的经济越来越整合,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正在减少贸易与资本流动的法规障碍,通讯也变得更加容易合作,商品物流的成本下降,一切迹象都在朝着全球经济变得越来越不受国界限制,越来越全球化。

    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总合的、由上而下的,它把整个经济视为一个大型有机体。以下是一些重要概念: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架构称作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前者是政府税收和支出的政策,包括政府预算和预算赤字;后者是指中央银行的政策,它会影响利率、借款与放款。

    出口大于进口,该国就有贸易顺差;进口大于出口,该国则有贸易逆差。顺差与逆差探讨的是金钱的流向,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

    凯恩斯法则(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注重短期几年内的经济周期,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倾向于更注重长期。

    使社会的总需求增加或购买力提高的政策,称作扩张性或宽松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与增加支出;反之则为收缩性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增税或减少支出。

    未来的经济将不再是固定成长式的零和游戏,而像是一种合作创业,如果每个国家在遍布全球的贸易、生产、技术与知识的网络中合作,那么大家便都能更快速地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你必须要了解的经济学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jt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