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国的人我想还真的不一定很多,起码我不属于真正知道什么才是中国的那一部分人,或者说前几天还不是。
是通过边界来界定?可是现在的边界也才几十年,历史上的边界也一直都在变化着,到底是使用什么时候的边界来界定呢?是通过民族来界定?可是我们的民族虽然主要是汉族,但是现在存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也是一直在相互融合的。以文化为界定好像也不太对,是儒家思想的国度?可是大家所知的佛教也是在我国发扬壮大的,甚至由我国传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另外道教也是我国的一大宗教,所以使用宗教来界定也不对。
那么中国到底是啥?
在《宅兹中国》中,作者提到,中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引起争论,晚清时期左宗棠和李鸿章就曾经争论过,李鸿章提出专注海防撤出塞防,而左宗棠则声称祖宗基业不可轻言放弃。而民国之父孙中山所声称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其实说的就是驱除满族统治者,回复以汉族为根本的,建立汉族掌权的国家。
“宅兹中国”其实就是最早的一种解释,此处的中国说的是中原地区。“中国”是周武王推翻商朝统治后,来到中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一代)的时候说的,而这“宅兹中国”四个字是在一个叫“何尊”的青铜器上发现的,而该青铜器为周朝的产物,说明中国一说从古有之。
《宅兹中国》中还对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对中国这一个概念深刻讨论的情况,首先,每到中国面临外部压力之时,往往就会激发人们的讨论,什么是中国。在宋代,石介的《中国论》,似乎是第一次把中国作为题目来写的议论文,把华夷之辨理论化的重要论文,目的是维护以宋为代表的汉人统治,即汉人为正统。同为宋代的欧阳修也有一篇《正统论》的文章,其思想也大致如此。还有一点,在宋代,人们有了非常明确的边界意识,而边界意识则被认为是民族国家的特有意识。此源一开,流传至今,可以算是民族主义的最早源头吧。
在明朝后期,利玛窦来华之后才使中国人认识到外部的世界,其实中国不过是众多国家中的一个。朝鲜和日本是认可华夏的,随着明朝灭亡之后,他们对于满族统治下的中国是不认可的,他们在心理上就有了优越感,认为你清朝不是正统,而我们才是正统的华夏,所以,‘华夏的一切当然也就是我大韩的’也就可以理解了。
清朝晚期,关于中国的定义又一次被大家讨论,此时国内思想是不统一的,但是此时的日本却大肆宣传中国应该是长城以内的地区,而东北和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都不属于中国。正是因为这个论断以及相关文章和书籍的出版,让中国人看到了日本的入侵的野心,才把国内的思想拉回了现在的想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包括清朝当时所统治所有区域的国家。
在《说中国》这本书中,作者将中国定义为天下国家,也就是说,在历史上中国是没有地理边界的,是中心之国,任何族群,只要认同中国的文化,就可以加入这个国家,并成为其一部分。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古代先民们生活的地域在黄河流域,而该地域的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土地,所以他们就认为自己生活的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天下的概念。那么他们如何来区别内外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通过文化,周边的人和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同,东方人以狩猎为主,为夷,就是一个人背着一张弓,而北方守牧民族晚上就是带着牧羊犬守着火堆防范野兽的会意字,叫做狄。
书中着重说了天下国家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战国时期,核心为内其国而外诸夏,此语出自《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内部分成很多国家,并把其他国家看为外人,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二个阶段就是内诸夏而外夷狄,秦汉时期就是这个阶段,内部已经统一,但是和其他民族还是有距离。第三个阶段就是天下远近大小如一,这个时候才算真正的实现了天下国家的终极愿望,隋唐时期就是这个时期。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
中国是一个中央之国,有普世的思想在,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是众多国家中的一个,是华夏的传承,是我的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