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劳谦二字,受用无穷。劳所以戒惰也,谦所以戒傲也。有此二者,何恶不去,何善不臻?”如此曾国藩日记,我以为无须译为现代汉语其旨趣亦是让人懂得和明白的。
其实,这则日记应该看作曾文正公读《易经》的心得笔记,其纲要即在于劳以戒惰——勤劳可以戒掉懒惰,谦以戒傲——谦虚可以戒掉骄傲。从思想方法上看,这该是曾公读《易经》而辩证思维的结果,同时也推崇了勤劳和谦虚的人品,特别是人生作为的品质。
勤劳真的能够戒除懒惰吗?恐怕一时一事的勤劳是不能的,必须是持之以恒的勤劳。谦虚真的能够戒除骄傲吗?一事一时的谦虚是不能的,必须是持续不懈的谦虚作为。由此可见,非将勤劳与谦虚塑形为个人的品格,是不能戒惰去傲的。
何以将勤劳和谦虚做成自己的品格呢?我以为,关键是在自己的一生中始终保持对勤劳和谦虚的高度自觉,或者说,时刻觉悟着,时刻努力作为着。为什么这样讲呢?原因就在于勤劳与谦虚非人之本性。
至于“劳谦二字,受用无穷”,当是曾公个人的切身感受——成大事,非劳谦不可!糊口度日者,大概是不讲求这两个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