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信染花笺品香书屋遇见最美的文字
让我先登一次清朝的泰山(1)

让我先登一次清朝的泰山(1)

作者: 紫湘Via | 来源:发表于2024-09-08 16:46 被阅读0次

    曾经在青岛和泰山之间,我选择了青岛。所以泰山我到现在还没爬过,不妨,今天正好碰到了姚鼐的《登泰山记》,就让我先跟随他登一次清朝的泰山吧。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四十二岁的姚鼐就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

    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咦,说到日观峰,其实在原文第一段就有提到。

    第一段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后面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看完解析更有画面感)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泰山观日埋下伏笔。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勾画出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

    清 爱新觉罗·弘旿 岱岩标胜册图

    第二段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第二段写作者自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离开京师,乘风雪到达泰安,又与好友朱子颖同登泰山的经过。这里连用了“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也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当时冒风雪,过县城,穿山越岭的艰辛。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一般人不会穿泰山西北谷抵达泰安,也不可能借机去考察齐长城。那么为什么姚鼐会这么做呢?

    姚鼐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他在前两位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缺一不可,他的这种考据精神也让人敬佩。

    (备注:义理指的是作品中所体现的哲理、道理或思想内容;考据指的是对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文化背景、人物、地理等方面的考证和研究;辞章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包括文字的选择、句式的构造、修辞的运用等。)

    这个月丁未日,他们从南麓登山,四十五里长的山路,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他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杨子江《泰岳祥云》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这一幅泰山夕照图,意境非常开阔,特别是“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个神来之笔,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给大雪覆盖中肃穆的泰山增加了一种温柔飘逸美。

    这一切也让作者从登山的艰难中得到放松,兴奋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我先登一次清朝的泰山(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ce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