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医学影像AI·医疗大数据·智慧互联医疗移动医疗
与医疗服务行业人士聊天,脑洞大开地看中国医疗的现状和未来

与医疗服务行业人士聊天,脑洞大开地看中国医疗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 菠萝头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01:19 被阅读1次

(这是日更1000字的第 22 篇)

我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网站,上面简单的展示我们提供哪些检测项目,就行了。

在撸完20个肉串和一盘韭菜后,对面的创业者对我说,这是现阶段的需求。

精力顾不上来。

我昨日发布了菠萝创业加速套装后,这位创业者朋友从朋友圈看到,联系我,于是晚上有了一场撸串。

他在医疗行业的细分领域创业,今年是第三年。

0. 医院不是万能的

创业三年,他却在医疗行业里待了九年。做过互联网,做过药品,现在从事医疗服务领域的创业。可以说,他对中国医疗环境的现状了如指掌。

对话发生在一个烧烤店,一个医疗行业九年,一个互联网软件行业十年。毫无疑问,一场撸串,我们彼此给了对方很多本行业的新鲜认知。

在我们平常人眼里,有病就去医院。医院成为了一个符号,按互联网行业的说法是一个「入口」- - 在医院里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然而,真入了医疗行业,你才能发现医院并不是万能的

医院究竟是什么?

医院 = 一片院区(土地和楼宇)+ 医生 + 医护人员 + 各种设备硬件 + 各种药品 + 其它。

医院是个集大成者,集合了所有的资源,以便应对纷繁复杂的患者需求。然而,集大成者最大的问题是,没法把每一个领域都做到最好,甚至,不能做到非常好。

这就意味着,医院,这个集大成者的医疗资源组合,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尽管这个比例不大,可能只占总体的个位数%。

医院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不像进一家餐馆想吃的菜没有可以点别的,可能会耽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成为社会问题。

因此,医院会向它的供应链求助,将需要投入很多钱的项目外包出去。对应的项目接收方,一定能做到该领域的顶尖,并向全国医院开展业务。

这就符合社会的分工协作机制,分工协作产生高效。不过,最重要的认知是我们经常忽略的:

医院并不是万能的。

1. 医生不是万能的

医生,算是医疗产业链里最核心的医疗资源了。

我们知道培养一个医生非常难,在中国,大学本科5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一共11年过去了,恭喜你,你可以进入医院实习了。在美国,想读医学专业必须先拥有一个本科学历。

除此之外,考虑下医患关系,医生的工作时长,医生的收入体系,导致愿意在职业生涯前期投入巨大,学成后面对如此环境的人就愈发少了。

最终,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好的医生永远是稀缺的,甚至,医生永远是稀缺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相关数据。

医生稀缺是一个事实,那现存的医生都能完全出疗效么?

要知道,医生面对的是复杂的人体,目前医疗的发展也没能弄清所有的原理,所以医只能反复无数次的试验和练习,才能大概率的对症下药。

越老越吃香,是有道理的。好的医生,都是无数次实战经验累积起来的

然而,这条打怪升级的路线太漫长,患者的需求又在井喷。不像代码的精准执行,医生只能拥抱不确定性,填补医疗现实的不对称。

内外夹击下,医生只能尽可能借助现代医疗手段,来辅助自己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

2. 患者正在变得万能

医院和医生不是万能的,只能逼着患者逐渐万能。

一个省,大医院都在省会,那非省会城市的那些患者呢?得的非常规病,乡镇甚至小城市的医院治不好,只能往大医院送。

大医院本来人就多啊,本地的和全省的人,都往大医院挤。
来一次医院,不仅仅是患者,还有家属至少2人。
治疗不是1天2天,家属和患者都需要请假,断了收入。
患者住医院,家属住旁边的酒店甚至打地铺,精神和钱包都得受到摧残。

患者和患者家属,正在变得无所不能,正在变得无比坚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漫漫求医路。

慢着,这还没完,刚刚说了医院和医生不是万能的,所以患者及患者家属必须承担以下的可能性,才能填补整个不对称:

大医院实在挤不进去,无奈只能转院,到次一级医院就诊;
大医院收了,需要做检查,检查出结果了医生看了没结果,继续做更多的检查;
医生出处方,拿药,接收手术,回家疗养,1个月后再来复诊;
……

这里的所有过程,涉及到的住宿、一日三餐、通勤的成本巨大,全部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3. 医疗服务细分行业

医疗服务其实有很多细分领域,其商业逻辑是,既然医院、医生都不是万能的,而患者被逼得越来越万能,那么医疗服务就是面向患者做服务,减少患者的痛苦,向患者收费来获利。

你可能会问,患者本来经济压力就大,哪还有钱去享受额外的增值服务呢?

那如果说,这个服务是解决患者医疗的关键步骤呢?这个服务是解决医院和医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成为一种刚需服务呢?

举个例子,患者从小城市来到省会,治疗一种罕见病,可能是血液,可能是肿瘤,可能是很多目前尚不清楚的病种之一。

医生要做出诊断,不能靠望闻问切,只能靠现代医疗仪器的检测报告,来判断血液里面的特殊成分。

问题来了,医院并没有能够检测出血液特殊成分的现代医疗设备,这种设备非常贵,只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医疗实验室里。

这就是创业者的机会:

创造一种医疗服务,连接医疗实验室和医院的医生,让患者不用亲自飞到实验室所在的城市,而是自动将血液样本保存运输,最后将实验室报告返回给医生和患者

这种服务,本质上是用人代替患者去送检,减轻患者时间、精力成本,填补患者在检测领域的认知差,所以向患者收取服务费,提供服务,收获利润。

目前,这种服务主要是靠人力来完成,人肉搭建起桥梁,很累很辛苦。创业者来找我咨询,也是看科技、具体说是互联网,作为工具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4. 科技能做些什么

我们俩边撸串,边从现实具体的能做的,谈到未来。

首先,是初步认识的信任问题。

现实来讲,这是一家创业公司,服务人员遍布各种医院,向患者推销医疗检测服务,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信任?

你与医院合作,但你毕竟不是医生,不穿白大褂,没有工服,品牌也太过垂直和专业,怎么能构建信任,继而采购医疗服务,并掏钱买单呢?

任何面向最终消费者的生意,一定是需要一个门面的。不管是办公总部,还是一个对外的形象窗口,面子工程,都需要有一个。

于是,最现实的,先做一个官网,并做好微信公众号。这便出现了开头的对话。

其次,是整个服务过程的效率问题。

整个医疗服务的环节中,涉及到医生、患者、服务人员、第三方机构,如何能让信息无障碍地在彼此之间流转?

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互联网,具体说是移动互联网,从网页到App到微信,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加速医疗服务的效率。

最后,是高科技解决医生稀缺的问题

医生根据检测报告来开处方,然而这对医生的要求依然很高,甚至有些疾病必须要「顶级专家医生」来开处方。

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复制这个所谓的「顶级专家医生」,并将处方分发赋能到普通医生手里,让普通医生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能开出接近「顶级专家医生」水准的处方呢?

好值得期待!

5. 终章

我相信,医疗服务只是整个医疗生态里的小小环节,但足以管中窥豹这个行业依然有大量不对称。

我相信科技一定能大有作为,实实在在地为医疗生态创造价值。

: end )

相关文章

  • 与医疗服务行业人士聊天,脑洞大开地看中国医疗的现状和未来

    (这是日更1000字的第 22 篇) 我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网站,上面简单的展示我们提供哪些检测项目,就行了。 在撸完...

  •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智慧化和信息化是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患者看病难、医院管理难度大、医生工作强度大的医疗现状让我们对智慧医疗充满着...

  • 2020-07-26

    未来10年的Tenbager,首选创新药、疫苗、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行业。 创业板注册制来了,打好中国股市10年慢牛...

  • 颠覆性医疗革命

    推荐这本让我脑洞大开的书,《颠覆性医疗革命》,作者是老美的一位医生+研究员+极客写。书中谈到22项未来医疗趋势...

  • 行业信息

    医疗: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 现状:政策鼓励创新,跨界人才增多。 细分:制药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业 ,医疗...

  • 022号:中端医疗险长啥样?

    上次说的百万医疗险算是商业医疗险入门级的产品,被称为“次中端医疗”。那相应的就会有中端医疗和高端医疗。今天来看看中...

  • 中国顶级综合医院全攻略

    中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私人医疗支出大幅增加,对医疗保健服务和医药产品的持续性需求正成为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中...

  • 【研报】易凯资本:2016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报告

    2016年医疗服务、医疗技术与器械、医药与生物科技、互联网医疗和精准医疗5大市场投资分析 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

  • 医疗保险的内容

    社会医疗保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医疗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和生育医疗保险三类。 基本医疗保险是国...

  • 私募基金投资的有效调研

    医疗服务行业 一家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希望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客户特委托灼识对于其行业及特定领域进行由宏观到具体的调研,...

网友评论

  • 柳叶刀与小鼠标:原因从细节来说,这个写的可以(https://mp.weixin.qq.com/s/LJIGPKrtNZnR55bk_HGf8Q)。。我个人对沃森感情复杂,我接触机器学习就是从认识沃森开始,不过接触的越深,越了解到结合AI和医疗是多么困难,新的算法,新的模型层出不穷,可是能真正应用到真实世界的屈指可数,因为临床实际和科研存在很大不同,许多科研成功但是临床实验不成功,一个新药从研发到应用一般二三十年,更不用说ai这种可能改变医疗模式的巨大创新
  • 柳叶刀与小鼠标:"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复制这个所谓的「顶级专家医生」,并将处方分发赋能到普通医生手里,让普通医生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能开出接近「顶级专家医生」水准的处方呢?" ,作为一个比较爱好机器学习的医生来说,你说的这个东西已经有了,IBM公司的沃森智能医生系统,主要功能,依据美国几家顶级医院的数据训练,基于循证医学快速在文献库中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当然还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助力,不过此项目濒临破产,具体原因用一句话总结,理想没毛病,现实太残酷
    柳叶刀与小鼠标:@菠萝头说 是的,多交流,万一成了呢
    菠萝头说:@夜神moon 感谢延伸讨论并提供更多细节。我感觉AI结合医疗,最后能达到的机器智能稳定输出成功的处方,就像发现青霉素并应用到临床一样,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投入。

本文标题:与医疗服务行业人士聊天,脑洞大开地看中国医疗的现状和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l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