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逃不掉的审美疲劳!

作者: 砂与海之歌123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08:35 被阅读84次

世间有无数的美丽面庞,有无数我们引以为美的东西,但是大都逃脱不了审美疲劳的宿命,绝大多数美女或者帅哥,一开始觉得很好看,看久了就会觉得也就那样了,起初无比的兴奋感和新奇感会慢慢隐退。

为什么很多美女喜欢天天换新衣服,不是她闲不住,而是一件衣服穿在身上时间久了,那种审美知觉就会慢慢消退,如果天天穿那件衣服,不仅她的观众可能会审美疲劳,连她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变丑了”。所以有时候我们看不懂女人为什么要那么多新衣服,因为她们对美很敏感,因此对于审美的疲劳也会比较敏感!

审美疲劳不仅产生于人,换作食物,道理也是一样的!

一个很喜欢吃红烧肉的人,能忍受自己连续几个月天天吃红烧肉吗?

如果把你真能坚持吃上几个月估计你就想吐了。真的是这道菜不好吃了吗?不,是你审美疲劳了。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新到一个地方后,一开始感觉周边的餐馆有好多家或者是某一家的菜味道特别棒,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慢慢的觉得这些餐馆炒菜的水平在降低了。但是,真的是餐馆的厨师厨艺下降了吗?非也!其实,是你的味蕾出现了审美疲劳了。

关干音乐的审美疲劳!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突然间听到一首流行歌曲或者是别的审美音乐的时候,觉得好听极了,简直整个人都要陶醉到哪美妙的旋律之中去了,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溢着一种美妙的feel,甚至会单曲循环播放这首神奇的曲子,然而呢?时间一久,这首音乐越来越不对劲,越来越失去原来的那种动人心魄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稀松平常。 甚至有时候,特别是那种流行音乐,听多了以后,你可能会由原来的趋之若鹜转变成后来的避之不及,听见别人还在播放就会一脸嫌弃。

艺术的审美疲劳!

艺术其实和音乐是一样的,不管是感官的艺术还是基于思想和心灵的艺术品,都是会存在审美疲劳的,一处风景、一幅画、一首诗、一件艺术品、、、一开始我们都会觉得这东西不得了,那画面、那境界、那色彩,真是美妙至极,但是审视的时间久了,也都归于凡品。

基于思想和心灵的审美对象美觉时间可能会比感官美觉要维持的长久一些,但终究逃脱不了审美疲劳的宿命。比如,有时候我们会为某个小说里面的情节而痴迷不已,会为某种情怀,某种爱或者恨的情感而陶醉其中。

但是,时间是这一切迷之存在的解毒剂,也是这些美好事物的稀释剂。再好的美也经不起天天看,时时看、重复看。一切的审美终究是神经性信息行为,是神经行为就逃避不了神经疲劳,神经疲劳了,自然也就审美疲劳了。

产品的审美疲劳!

不管是时装、流行音乐、奢侈品、明星以及工作各样市场上曾经流行的品种,会渐渐的随着它的烂大街之后而被人抛弃,不仅仅是因为人们都追求独特,更是因为看多了、用久了,对这种商品本身原有的美学知觉就消退了(比如:某某手机),而原来的审美兴奋感一旦消退之日,就是对这个商品抛弃之时。所以很多经典的流行商品为了规避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就不得不不断的更新产品的外观和体验,以求牢牢锁定用户。

夫妻关系的审美疲劳!

夫妻关系或者情侣关系是一种深刻的审美关系的实践者,最典型的现象就是“七年之痒”。情侣关系有坠入爱河一说,夫妻关系有蜜月一说,特别是夫妻关系,刚开始大多腻歪在一起,简直不能再沉醉了,对方是如此新奇而美好,彼此是如此和谐而美妙,在朋友圈各种晒甜蜜,希望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此刻是多么幸福美好。

但是,好景不长,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夫妻关系中的七年之痒会比较普遍的爆发,一开始觉得对方是清新可人,帅气潇洒的对方也渐渐变得面目可憎了,从前看她/他,只有优点,如今看她/他只见缺点。看着讨厌,处着不舒服,就散了呗!所以我国大城市的离婚率也在节节攀升。

审美疲劳的根源!

事实上所有我们觉得美好的东西,不管是从五官知觉体验到的美,还是心灵知觉感知到的美,本质上都是一种神经兴奋而已,而神经兴奋的实质则是因为大脑在产生正反馈信息回路的时候,由于正向信息刺激而产生了一种多巴胺激素给脑细胞的奖励而已。不管是视觉上的美感、听觉上的美感、味觉上的美还是心灵层面的美感,其实都是信息获得正反馈后的激素分泌奖励。

但是人类的脑神经是会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记录的,但是随着我们多特定信息审美次数的增加,一旦负责形成一个固定的神经刺激回路,大脑机会减少对这种固定的反馈的奖励,多巴胺就分泌的越来越少,甚至停止分泌,这样我们原先体验这种美学对象的原初的那种美感和兴奋感减弱甚至是消失了。这就是第一次获得某一个美好的东西你会无比兴奋,但是以后天天获得这个东西,你会厌倦的根源。

什么可以永垂不朽?

世间极品之所以具备抗审美疲劳的能力,是因为它可能是一种整体上非常完美的,它又很多个角度和很多种层次的美。所以当你对特定角度下的美不再敏感的时候,从别的角度依然能够体验到不同的美感, 同时这个世间极品他的美学美容是非常丰富的,它的美有很多个纵深和层次,你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层次中领略到它的美,所以它就具有抗审美疲劳性。

而那些一般意义上的美的东西往往只是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些角度的美(正如一个某个侧颜好看的明星,亦或是只是酸味比较够味的食物)这些只是在特定审美角度下很美的东西,都会很快的,一旦你对改角度或者层面的美不再敏感的时候,它身上就只能审视出其他的不美的信息甚至是丑的地方了,那么你可能会越来越觉得这个对象变丑了,至少是变得稀松平常也就那样了。

我们当然不能依靠去寻找时间珍品来规避审美疲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个东西的审美附加项和降低它的审美频率来规避这种审美疲劳。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东西美,就时时刻刻去重复审视或体验它,这样会过犹不及,

正如一处风景、一个人、一首音乐、一种美食、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节律和节奏,

防止审视性的美学破坏,过度体验从而消解我们应有的审美知觉。

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那么如何规避自己产品的审美疲劳项,增加新的审美附加项也是同理,不过也要搞清楚那些审美项是呈现边际递减的,那些事可以不断新生的。

包括情侣关系或者夫妻关系也是如此,不管是情侣中任何一方,一个妻子或者一个丈夫,要让对方不对你产生审美疲劳,除了在外表这个维度进行不断的刷新之外(比较外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呈现边际递减的,没有谁是能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的),更主要的是你的是一个成长性个体,你要在其他的品质、品性、爱好、活力、精神品貌、能力等等内在方面有新的提升和改变。但同时,我需要对美,保持敬畏,正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所诠释的那样,很多的廉价,皆因泛滥,很多珍贵,皆因珍视,这世间也许没有什么美丽可以永垂不朽。“少则得,多则惑”这句话可能是审美疲劳最恰当的描述。

相关文章

  • 娱乐至死,逃不掉的审美疲劳!

    世间有无数的美丽面庞,有无数我们引以为美的东西,但是大都逃脱不了审美疲劳的宿命,绝大多数美女或者帅哥,一开始觉得很...

  • 《娱乐至死》——放弃思考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我们自己娱...

  • 娱乐 至死

    开心,到死。 选择一种死法,当然开心至死最好。 开心法,有多钟。 娱乐,最好。 两性,交合。 如膝,似胶。 不可,...

  • ...

    娱乐至死

  • 2022-11-26

    娱乐至死

  • 警惕娱乐至死 守护人性良知

    【圣心塾琐言】 娱乐至死是新媒体时代催生的恶习。 娱乐至死是内心野性的无底线宣泄。 娱乐至死是对人性良知的渐进性窒...

  • 2019-01-26

    喜欢这样堕落的生活 娱乐至死 堕落至死 很好啊

  • 娱乐至死!:《娱乐至死》书评

    现在是一个信息空前庞大的时代,每天一起床,各式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打开手机,一天的行程都被各种各样当然商...

  • 娱乐至死,娱乐不死——《娱乐至死》简评

    正如赫胥黎所担忧的那样,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受制于外界因素而变得痛苦,相反,我们的文化因享乐而失去了自由,变成了一...

  • 记录/高考结束后所看的书

    记录/高考结束后所看的书 1.《娱乐至死》娱乐至死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逃不掉的审美疲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mw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