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7.7 “中军”在春秋时期不同诸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7.7 “中军”在春秋时期不同诸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12-21 22:5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2.晋、楚双雄“中军”的地位

与周、郑类似,即便是在卿权逐渐抬头、接近于君权但同为姬姓的晋国,中军也长期作为国君直属的指挥中枢:

……公从之。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步毅御晋厉公,栾鍼为右……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左传.成十六年)

可见尽管晋国排名前两位的栾、范二卿都集中在中军,但两族仍然需要“夹公行”,也即中军首先是作为晋侯指挥全军的枢纽,其次才是元帅作为实际上的统帅下达军令的核心。

当然在“曲沃代翼”之后的早期,由于晋国暂时作为“次国”只能拥有两军,因此国君往往亲领一军,而相当于“冢宰”或者“当国”的正卿则统帅另一军。譬如晋献公吞并周围一系列小国之役(闵一、前661)中,晋献公就直接指挥上军作战: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左传.闵公元年)

当然所谓“公将上军”也不是真的由国君完全负责指挥,而是先后依靠里克、㔻郑担任其佐具体实施。

又如晋文公勤襄王在位期间的“大叔带之乱”(僖二十五、前635)期间:

……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其中晋侯当随右师围温并俘杀大叔带,同时派出另一将领帅左师“逆王”。按照事后对卿大夫的封赏,赵衰、狐溱当为分别具体负责指挥右、左两师的将领。

相比之下,楚国中军始终是作为实际统帅的所在,但是又取决于谁在现场进行指挥。譬如在“城濮之战”(僖二十八、前632)中,由于楚成王留守申地,没有参加指挥,因而令尹子玉成为中军统帅,而担任司马斗宜申和另一位若敖氏成斗勃员分领左、右两军: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但是到了三十五年之后的“邲之役”(宣十二、前597),强势的楚庄王亲临战场指挥,三军配置又为之一变:

……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左传.宣公十二年)

可见掌握帅旗的令尹蒍敖(孙叔敖)并不统帅任何一军,楚庄王那些同出自“穆族”的兄弟们分别成为三军主将,其中地位相对次要但是最为年长的沈尹茎代理楚庄王将中军,而左尹子重和司马子反分别将左、右军。可见此时的中军其实由楚庄王直接指挥,而令尹蒍敖和沈尹茎都只不过是楚王的助手或者顾问,楚师平时直接的领导者左尹和司马只能分领左、右军,居于次要地位。

又过了二十二年之后的“鄢陵之战”(成十六、前575)中,尽管楚共王亲临战场,但由于其相对年轻且经验不足,无法控制那些年长的“穆族”叔父们,因此三军配置为:

……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右尹子辛将右……(左传.成公十六年)

可见由于公子侧(子反)更加擅长军事,其成为楚师的实际指挥者将中军,而地位较高但是拥有行政官僚背景的令尹公子婴齐和右尹公子壬夫分掌左、右军而成为其助手。

因此晋国在两军制下时期主要以晋侯为指挥核心,通常安排外戚或者长子担任另一军的主将。而在三军制下则一律以正卿、介卿负责全军指挥,国君逐渐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统帅。

楚国的中军将则取决于国君对一线指挥的参与程度。当国君能力足以负责战场的直接指挥时,类似于周天子的情况,则一般安排相对次要的文职或近臣官吏指挥中军。而当国君参战能力和意愿都不足的情况下,则安排能力最强的卿大夫担任中军将并确实完全负责战场指挥。

相关文章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建立后,实行封建宗法制度。统治范围内分封成为大大小小等级不同的诸侯国。 到了春秋时期,世卿世禄制被官僚制取代,...

  • 【学论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24)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季文子:春秋时期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鲁桓公的少子季友...

  • 清高是一种奢侈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短文,讲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子贡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国人凡有去国外旅行者,见到鲁...

  • 春秋五霸真的是指五个诸侯国的君主吗?晋国和楚国不服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权威不再,诸侯相继崛起,自齐桓公“尊王攘夷”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在各诸...

  • 拔河

    拔河运动,在中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最早的拔河源自春秋时期的军事。 《墨子·鲁问》记载:春秋时期,楚、越两国的水军交战...

  • 闲话《史记》:鲁庄公对哀姜怀有什么样的情感

    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鲁庄公: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本文主人公之一。 哀姜:齐国(应该是地位相当的高层)女子,鲁庄公...

  • 第124篇 华元

    【读史日历】(第124篇 华元)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 宋文公四...

  • 河东访古3(永济编)

    永济开张镇古城村,是解梁故城所在, 解梁故城传为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智伯所建。 智伯(?-前453),名瑶,时人尊...

  • 比齐国灭亡的早,鲁国的“鲁”字为何能成为山东简称

    “鲁”最早见于甲骨文,从鱼,从口,意识是:鱼味美。 其实,作为山东行省的简称,“鲁”是来自春秋时期的鲁国。 鲁国在...

  • 儒者

    鲁哀公(?―前468年),姬姓,名将,鲁定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他在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7.7 “中军”在春秋时期不同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ol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