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15-2-2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白话】孔子在陈国没有了粮食,跟从他的人困病不堪,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顿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顿中能够固守自己,小人在困顿中却肆意妄为。”
【思考之三】三位弟子对孔子问题的回答,给你带来什么思考?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路愠见后,子贡也有所“色作”。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分别找子路、子贡、颜回问了相同的问题:“《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使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说:也许人们认为我们的仁德还不够,所以不相信我们;也许人们认为我们没有智谋,所以不让我们通行。孔子说: 是这样的吗?子路啊,假如有了仁德就会使人相信,那么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呢? 假如有了智谋就会通行无阻,那么王子比干怎么会被纣王剖心呢?
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子能修道,纲而经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回答说: 先生推崇的道大到了极点,所以天下的人不能容纳你,先生还是把您的主张稍为降低些吧!孔子说: 赐呀! 优秀的农夫善于种植,却未必有好的收成;优秀的工匠很灵巧,做的物品却未必能使人称心如意。君子要专注修道,使理论更周密,系统更完整,有条有理,这就够了,不应该去想能不能被别人所容纳、取用。现在你不去修行道义而使之完备,反而想降低标准来迎合执政者,子贡啊!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啊!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颜回回答说: 先生推崇的道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不能容纳您。然而,先生按照这主张推行下去,他们不容纳你又有什么要紧呢?他们不容纳你,方才显出先生是君子。所以说,如果我们不好好修行道义,是我们的不对;如果我们道义修完备了,却没有人任用,那是执政者的问题。不容纳您有什么要紧呢?不容纳您,方显出先生君子的品质。孔子听了这番话,很开心地笑了,说: 是这样的么?颜氏家族的学子呀,假使你未来有钱了,我愿意替你做管家。
陈蔡被困,断粮七日,从者皆病。在困厄之中,孔子不畏艰难,仍保持乐观态度,继续讲诵,弦歌不废,这表现了孔子为追求.政.治.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子路认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颜回子贡都认识到“夫子之道至大”,尤其是颜回认为夫子的学说不为所用乃是“有国者之丑”,体现了他们对孔子思想学说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思考。身处困境,君子都能乐在修身,坚守自己的节操。孔子说:“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荀子《宥坐篇》记孔子对子路说:“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君子的学习,不是为了飞黄腾达,所以面对困窘的时候,内心不会感到挫折,知道祸福的由来而内心不迷惑。
夫子对三人的回答启发我们:面对困窘怎么办呢?面对困窘正是我们学习提升的关键时刻和最佳时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面对困穷,正是区别君子跟小人的关键时刻。孔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那种固穷的坚决,那种固穷的乐观,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当我们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有非常正确的心态,非常强大的心力,去克服眼前的困难。我们会非常高兴困窘的到来,挫败的来临,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我们锻炼心力,成为君子,或者靠近君子、跨向君子的最佳时机。
【思考之四】如何辩证看待陈蔡绝粮对儒家文化的影响?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历经磨难,在匡地被围、在宋国被追杀,被人嘲笑是丧家犬,被隐士们冷嘲热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史记》),特别是陈蔡绝粮,是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途中经历最险恶的一次,孔子一行被逼到绝地,除了颜回,众弟子都开始动摇。据《孔子家语》记载,脱困后的第二天,子贡执辔赶车,感慨遭此劫难,将会终生难忘。孔子却认为,困厄之事,也是幸运之事,教育弟子们明白“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的道理,只有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成为真正的勇士和志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正是陈蔡绝粮的极限施压,孔子师徒才完成了君子人格的锻造、自我升华,更彰显了孔子如如不动的圣人气象。从此,孔子坚毅不挠、守死善道的精神品质如一道光,照耀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正是一代代如同孔子一样的仁人志士心怀仁义、坚守道义,百折不回、前赴后继,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出磅礴之力,这又何尝不是孔子最大的成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