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式唠嗑体2019-79
世界真的很小。
下午去参加一个以前不在我关注的圈子的读书会,结束后几个人一起约饭。
聊起上次在混大的学习会上,认识了一个住所、工作都在同一个地铁站而且都是某类院校毕业的朋友,其中一个睁大了眼睛:
原来,他也是这类院校毕业的,跟俺住的,只隔了一个地铁站。
我能说什么?世界就是辣么小。
巧合不止于此,饭桌上,还有3个人是隔着20来分钟车程的老乡。嗯,一共就7个人吃饭。
不走出去,很难想象猿粪就是这么神奇。
有位群里只是加过好友的梦梦,专门把带来交换的书给了俺,说是喜欢结合自己的生活分享感悟。讲真,真的很感动。我不晓得自己那些无边际的碎碎念,也会有一个没有深度链接过的人喜欢。
她带来的朋友,在几次赠书环节都勇敢地举起了手,说是因为梦梦把自己带过来,所以想要拿到一本书,送给这位带她走出舒适圈的朋友,瞬间赶脚有这样的朋友,好幸福。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梦梦自己平时的为人——她是那种不但自己努力,还愿意跟身边的人一起跑起来的不可多得的朋友。
俺已经厚着脸皮邀请梦梦有机会来偶们俱乐部,哈哈~
回程的路上,跟新识的那位隔着一站地的朋友聊起读的书,说到侯世达,聊到神书GEB,都有种不明觉厉、看不下去也看不懂的赶脚。😂
不过俺还木有放弃,没事还是会拿出来看看自己是不是认知升级能读懂一点点了——结果,当然是妄想——它于目前的我,依旧属于天书级别。
这朋友说了一句,我乐了:
“是不是翻译不好的原因,所以看不懂呀?”
这理由,俺给满分。
为了这个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偶下单买了这本800页+的原版书,希望不要沦为砖头😂
其实还有蛮多可以写,比方说
👉早上跟娃去青年汇学习活字印刷,观察娃和自己的相处、做事模式,发现有很多点值得优化;
👉很累的时候,是放任自己踏实小憩一会儿,还是强撑着把计划中的事情做完;抑或是,寻找一条别的解决之道?
👉从别人的分享和点评中,自己学到了什么?根据听众画像来定制内容,而非按照自己熟悉的内容来讲;
👉不要犯“知识的诅咒”,默认一些基本概念大家都懂;
👉从why-how-what的角度思考,给别人一些可复制的方法论和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
👉时间有限时,层层深入讲透一点比大而全好太多;(so,不要效仿俺信马由缰)
👉我们之前的积累,有用的,都外挂在了系统中,一根线,说不定就都拎出来了;
Eric S. Raymond在《大教堂与集市》一书中,讲到了开源运动的催化下,给互联网带来的勃勃生机。
当我们给自己机会走出去,跟不同领域的人链接和学习,何尝不是人为强制着给自己了一个开源系统?通过灵活高速的信息交换,在各式高手对自己这个“脚手架”的补充和修正下,快速野蛮进化。
书里有一句话:
“只要眼睛多,bug容易捉。”
我想说,只要脸皮厚,被砖砸着走。
有人问我,你怎么能坚持写那么久那么多?
是因为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觉察和发现自己的盲点呀。
观点不成熟有什么关系?我会说,以自己翻很多人最开始写作文章的经验,其实大家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大神好吗?
某位大咖在ta自己公众号的评论区说:
有人说看我N年前的文章,看不懂。别说他不懂,我自己都看不懂。😂
(非原话,但意思没跑。)
你分享出来,被拍的多了,而且很多砖头都砸向同一点,虽然会很不舒服,但是会把我们砸醒呀?
世界砸我以砖,居然多到足以建一座美丽的家园,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情?
哈哈,这是对《大教堂与集市》的歪解,欢迎指正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