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大家会觉得是不是我在危言耸听呢?毕竟目前几乎九成九以上的现代人都离不开手机,也没见得大家都“变傻”啊。
首先告诉大家,这个结论并非我乱讲的,的确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
最近看了一本书《深度工作》,根据书中的科学研究可知,假如人们长时间碎片化使用手机,会使得大脑的某些物质(髓磷脂)分泌量减少,而这种物质会影响大脑神经元所产生连接的强度和数量(即我们是否会快速反应、联想丰富、智商表现好等)。
假如你长期都在做这些相对“肤浅”的信息输入而不思考的话,你的大脑连接力就会下降。
长此以往,大脑会出现一种疾病:心智残疾。这已经属于生理层面的一种疾病。
更可怕的是:一旦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习惯”。如果你在生活中的每个无聊时光,排队或者等人,都是在看手机,你的大脑就可能开始被逐渐地重新编排,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
但是在新形势下,各行业的赢家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第一是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二是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这两个能力都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困难事物和实现精英级的产出。
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这一点和刻意练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下次专门来分析)
由此可见,深度工作的能力在我们经济工作中的价值正在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种技能,并能将其作为影响工作生活核心的人,将会有更高的成功几率。(我们这里的所谓成功,是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不可替代性很高,同时会让个人有着高度的成就感。)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利,不仅是碎片时间的消磨,也不仅是社交关系的维系,甚至很多人会把它认为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但依然会感觉好可怕啊,虽然接收了许多信息,可是假如我们的大脑今后逐渐向“心智残疾”发展,那怎么办呢?
那些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强、让我们创造更多价值的深度思考和工作,我们可以如何做到呢?
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做深度工作。它是指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专注进行某种职业活动,使个人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且这种努力可以创造新价值,提高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如果按照这样的定义,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每天能够有多长时间是真正进行了深度工作呢?
我不知道你们的答案是多少,书中提出,能够每天有4个小时用来深度工作已经属于“高手”了,我们普通人能够真正有2个小时的深度工作或者学习,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做的比普通人高出许多的成果。
因为我们平时大部分的工作或者学习都是听着音乐、和别人聊天,甚至吃着东西时伴随进行。这些都只能被称为“肤浅工作”,都属于事务性,这对于我们个人大脑的成长几乎没有太大帮助,创造的价值有限,也同时往往可以复制。
不过,大家也别心慌,这本书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考和解决措施,我们一起来看:
首先我们先来看很难进行深度工作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种:
1、外部环境的干扰。
这一点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发生得太频繁了。所以,为了达到深度工作和学习,我们需要对这些外在干扰进行一定的屏蔽。因为朋友圈少看几次,微信晚回几分钟都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你经不住的诱惑只是想去刷一下朋友圈而已,其实并没有人刻意联系你。
2、时间的度量有难度。
比如我们可能这一整天都在学习,感觉好像一上午学了4个小时。中间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嘛,只是偶尔,每次都没几分钟,不影响大局。但其实假如你进行计算的话,可能会得出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这个可怕的数字,这主要是由于除了工作和学习以外的行为都是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没有衡量,那么也就不会有很准确的感知。
长此以往,这就会对我们产生了错觉,感到工作学习时间那么久但也没什么效果产出,进而人就会失望,但殊不知,其实你并没有花费这么多时间在工作和学生上呢!
那怎么来努力践行深度工作和学习呢?
1、将时间分块
其实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样做会比较累比较苦。毕竟,休闲、轻松的欲望才是我们的所求。
当纯粹靠意念的自我约束很难起到作用时,不妨借助安排和习惯来帮助自己。比如将时间分块,根据自己的特点,比如你是早起还是晚睡型,将自己每天的时间进行划分,分别用于深度工作学习和用于做其他的事情。而前者只需要集中2-3个小时就足够,这一点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找得到这样的时间块。
2、将其转化为常规习惯
将这种方式通过长期的实施,转化为自己的常规习惯。例如每天都在某些时间坚持某个习惯,并一直将其保持下去,长此以往,便会养成在某些时间段固定就想要去做某些事。
而为了便于这些习惯的养成,可以控制深度工作学习的时间,比如一天固定两个时段,一段时间为1-2个小时。
在此期间,选择一个适合深度工作学习的场所,比如如果想集中精力学习的话,有人看电影的宿舍就不适合,图书馆或者教室就会比较好。
其次,降低外界干扰。比如手机静音,或者设定这段时间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如看20页书或者输出500字文字等。
3、学会定期放松大脑
在深度工作和学习之余,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休闲娱乐、足够的食物等。
因为闲安逸可以提升洞察力,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由于大脑潜意识还在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所以,休闲时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
其实我算了一下,一天除去睡觉吃饭10个小时以外,剩下14个小时,只要有4个小时来深度工作和学习,还有10个小时可供支配呢!
4、寻找同盟
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加持久地继续下去,不要独自工作,要寻找协作的方式,可以推动深度工作和学习取得更好的成果。比如和有相关性的人聊天或者加入一些特定的社群组织等。
5、及时进行反馈
这一点非常重要,即要对自己的这些行为经常进行回顾和反馈,因为这可以判断自己的表现效果,并不断调整,利用它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6、学会拥抱无聊
大家有没有思考为什么一闲下来你就想要看手机?
很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恐惧无聊,无法接受无聊。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看手机是因为有什么重要的信息吗?其实也没有,而是我们太需要从外在的东西当中得到反馈。
要学会跟自己独处,这不再是一句心灵鸡汤的话,而是因为无聊时间其实是有效的,会让大脑慢慢学会专注。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脑才不会发生器质性的改变,也就是“心智残疾”才不会那么轻易出现。
大家可以试着在走路、慢跑、开车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难题上,实现有成果的冥想。
以上内容只是《深度工作》这本书的部分重要内容,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些内容,掌握这种方法的大家,可以再去认真读这一本书,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能够深度工作和学习的人,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那个厉害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