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基本都知道需要给孩子积极回应,需要经常表扬、认可孩子的表现,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会不够自信,经常担心自己做地不够好?
1,父母过度强调特定角色的赞赏。
父母如果过度强调孩子要做个好孩子,并给出了限制的要求——彬彬有礼、不自私、懂得分享、不乱发脾气等等,积极正向的样子叫作好孩子,才能受到父母赞赏。而对孩子其他正常的感受——愤怒、自私、对他人有敌意等等,不被允许并还会斥责孩子存在这样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孩子会有一个困扰:一旦自己暴露真实的感受,比如对他人有敌意或自私的感受,就会引来拒绝和羞辱,助长了孩子“虚假自体”的形成。父母的这种关注和赞赏隐含的前提是:如果孩子能够配合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便能如愿以偿。
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然通过长期的练习非常会察言观色,但是也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不敢试错,不敢展现出真实一面的自己。
2,父母对孩子的优秀表现产生强烈地自恋需求。
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表现优秀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可以满足自己的自恋四次向别人夸赞孩子的优秀,这样孩子逐渐无法辨认真挚感受与取悦他人之间的区别。
理想的状态是:“父母根据自己的自恋需求和真实共情来对待孩子。孩子也乐于适度地被当作父母自恋的延伸来对待。孩子的快乐源泉之一即是使父母为他们感到骄傲,孩子得到认可时父母也会感同身受。”(南希·麦克威廉斯《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P189)
3,目标与父母的自尊有关。
如果为孩子设定的目标与父母的自尊有关,比如父母觉得孩子没有做到会让自己很丢脸,一旦孩子的努力失利,就会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判。这种情况通常孩子连做的动力也没有,表现出很没有自信可以做好。
4,父母口是心非的表扬。
父母为了表现出自己在肯定孩子,明明心里不是这样想的,为了表扬而表扬孩子,通常表扬完就会跟希望改进的要求。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觉察到这种表扬中的虚假,还可能发展出孩子虚假的胜任感,因此经常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过程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每个人孩子,每位父母,每个家庭的环境都不一样,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真诚的态度最重要。其他所有一切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摸索出适合避你们家的方式。
总之,我们想培养孩子什么,就要为这部分做些什么,不要背道而驰。比如我们想培养孩子自觉,那么自己是没有办法在父母时刻督促下完成的。是的,就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