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词美句古代文化
绿阴幽草胜花时——咏初夏古诗词赏析(上)

绿阴幽草胜花时——咏初夏古诗词赏析(上)

作者: 王传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10:39 被阅读724次

     绿阴幽草胜花时

       ——咏初夏古诗词赏(上)

              王传学

    图片发自简书Ap

    初夏,也称孟夏、首夏,走进五月(农历四月),就进入了初夏。大自然经过春天的繁荣与灿烂,由暮春进入初夏,逐渐进入一个成长和成熟的季节。时序的变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古人在适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创作了大量咏吟初夏的诗篇。“人穷怕老吾何愧,夏浅胜春古有诗。”宋代诗人方回的这首(《初夏》)诗,说明初夏的胜景,容易引发诗人的诗情,留下丰富的诗篇。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咏初夏的佳作。

    早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就对初夏的景致赞不绝口: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诗中给我们描绘了花鸟更替,绿叶渐深,轻烟变重,莺响宫殿,鱼跃舟侧,燕舞檐前的随着季节变换的初夏风景,展现了初夏迷人的独特魅力。

    再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初夏曲三首》其二: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

    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时节已过了繁花盛开的时候,千万家堂前屋后都是树木成荫。鸟巢里传来母鸟教幼鸟嬉戏叫声,果园里的果实已渐渐长大,压得树枝倾斜了。爱热闹的飞蝶感到孤单,到处寻找晚开的花树。诗人抓住初夏树木渐茂、鸟育幼子、园果渐大、花稀蝶孤的特点,写出了初夏农村充满生机活力的特有景色。

    唐代诗人李贺的《四月》,展现了初夏胜景:

      晓凉暮凉树如盖,

    千山浓绿生云外。

      依微香雨青氛氲,

    腻叶蟠花照曲门。

      金塘闲水摇碧漪,

    老景沉重无惊飞,

    堕红残萼暗参差。

    李贺写有一组咏十二个月的诗,每首七句。这首咏四月的诗是一首惜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一些迟开的花此时尚未完全凋谢,诗人通过对暮春初夏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初夏风光的特有魅力。

    诗人描绘视野中的初夏美绿:夏云已起,“千山浓绿生云外”,云是时有时无缥缈虚,绿是层层叠叠耀目浓。此时云飘飖而洒香雨,光润的叶盘曲的花映照着曲门。池塘碧水悠闲的荡着涟漪,水中的倒影波澜不惊,红花残萼不时地飘落在水面。写出了初夏叶绿花残的特有景象。诗中的“香雨”用得妙。之前初唐诗人宋之问用过“香雨”:“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游称心寺》)而氛就是云气,氲是迷蒙。“依微香雨”泛起“青氛氲”,将“雨”和春天的“氛氲花香”连起来,这就使雨有了香气。在洋洋洒洒的细雨中,仿佛大地到处飘满了花香。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早夏》,颇有生活情趣: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唐代诗人徐夤的《初夏戏题》,充满了生机:

    长养薰风拂晓吹,

    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

    化作南园蛱蝶飞。

    诗中写清晨吹着和煦的南风,让人身心舒畅;池塘里的荷叶菱叶渐渐长大,院子里的蔷薇花随风飘落。树叶上的青虫已经做茧成蛹,即将化作蝴蝶到处飞舞。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初夏万物的勃勃生机。

    唐代诗人贾弇的五绝《孟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初夏美景: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诗的意思是:在水乡江南的初夏,一片片竹林生长茂盛,子母竹竹笋像编排起来一样茁壮生长。湖泊里鱼儿跳跃,大蛤的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引人入胜;晚上青蛙的叫声连成一片,像管弦奏乐一样悦耳动听。诗中把初夏时节水乡江南的蛙声比作管弦之乐,萦绕耳际,令人浮想联翩。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初夏即事》,赞美初夏的绿阴幽草:

    石桥茅屋有弯碕,

    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

    绿阴幽草胜花时。

    首句“石梁茅屋有弯碕”,写岸边景物。“石梁”即石桥。“弯碕”,指曲折的水岸。诗人把“石梁”、“茅屋”和“弯碕”三种物象联缀成为一幅画面:一条河岸曲折的流水上,有一座石桥,临近桥头,又有茅屋数间。这一幅画面,十分简约、空旷,没有鸟语,没有花香,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人物的活动。诗人有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流水溅溅度两陂”,诗人的观照由岸边而转向流水,由近及远地写溪水流淌的气势。“溅溅”,水疾流的样子。“陂”,指山坡。只见溪水溅溅正向前面两座山坡流去。这一句展现了春末夏初季节水涨流疾的情状。

    “晴日暖风生麦气”,诗人的观照由溪流转向田野,写其风光。“麦气”,指日光照射麦苗时散发的草香气。“晴日暖风”,使人眼明身热,“生麦气”,使人意想到麦苗在日照下拔节猛长的势头。

    末句“绿阴幽草胜花时”,写诗人进一步放眼远处所见及他当时的心情。前三句是客观的描写,情寓于景中,这一句则是抒发主观之情。“绿阴幽草”,是春归花谢后的初夏风光的特色。“胜花时”,是诗人独特的感受:这初夏的绿阴幽草比春天百花盛开时更美,更使人愉悦。诗人兴奋而情绪昂扬,语言亦极朴实。

    惜春,怨春归,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普遍的主题。但诗人却高唱“绿阴幽草胜花时”,赞美夏天,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宋代诗人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赞美初夏树木的深幽“可人”:

    节物相催各自新,

    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此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诗人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南宋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表现了山行赏景的游兴:

    梅子黄时日日睛,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南宋诗人范成大《初夏》中的景物描写,颇具特色:

    清晨出郭更登台,

    不见余春只麽回。

    桑叶露枝蚕向老,

    菜花成荚蝶犹来。

    诗人清早出城登上高台,放眼望去,一片夏景,看不到暮春的景象就这样回来了。只见桑树枝间露出了长得肥大的叶子,春蚕也快长老了准备结茧,菜花也已凋=零落结出了果荚,蝴蝶还在残花间飞舞。诗人抓住初夏景物的特点,写得细致生动。

    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写初夏的小池,极有生气: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初夏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诗人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得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画面色彩艳丽: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绿阴幽草胜花时——咏初夏古诗词赏析(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fr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