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考试脑科学》
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天看完这本《考试脑科学》,做了读书笔记。现在摘抄印象最深的几条学习笔记:
一、记忆就是让神经元之间的神经突触连接更加紧密。
此刻连接到《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的:长期坚持“运动+学习”模式可以提高记忆力。
1、结合有氧运动(长出更多脑神经细胞)+复杂运动(让神经突触连接更加紧密)。
2、要保持正确的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60%-80%)。
3、关键点:在运动之后1-2小时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
二、记忆的三个关键点:
1、复习的节奏:
第1次复习:学习后的第二天;
第2次复习:第1次复习一周后;
第3次复习:第2次复习二周后;
第4次复习:第3次复习一个月后。
2、复习同样的内容才有效果。
只有内容相同时,复习才会产生提高记忆力的效果。所以学习参考书最好是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把整本书读完,多复习几遍。看十本书不如把一本书看十遍。
3、人脑更重视输出。
测试比学习更能留住记忆。(我就更喜欢做题来记住学习内容)。
三、神经元反复刺激会产生LTP,会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关键点:反复刺激。
1、刺激海马体=θ波(兴趣)+杏仁核(情绪)。
2、好奇心会产生θ波(θ波刺激次数更少也会让海马体产生LTP)。
3、杏仁核也会激发LTP。人在情绪高涨时会更容易记忆,快乐也会促使大脑海马体产生θ波。
4、浅睡眠状态会产生θ波,θ波能促使大脑产生LTP。
5、莫扎特效应:听莫扎特音乐,让人更聪明(因为快乐)。虽然只是让人在不到一小时内暂时性变聪明,但能让人IQ测试成绩提高8-9分。(让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自己也在手机中下载,在上下班路上反复倾听)
四、狮子记忆法。
1、饥饿感。有点饥饿感记忆力较强,早中晚饭前的时间很合适。
2、走动。一边走动一边背东西比较容易记住(类似觅食状态)。并且只要大脑能感知到正在移动的状态,也会产生θ波,所以乘坐交通工具、出去玩时背诵出题也会增加记忆力。
3、降低室温。动物在寒冷时会产生危机感,危机感会导致情绪波动,所以在温度略低的房间学习可提高效率,保持头冷脚热。
五、多感官记忆法。
学习时一定要动笔写、出声读、用耳听,通过多器官反复输出知识来加强记忆。最大限度调用手、眼、耳等感觉器官来充分刺激到海马体。
1、耳朵比眼睛记得更牢固(动物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听觉大于视觉)。
2、手指、舌头:人脑对这两处的信息非常敏感。(手指操、针线活、乐器、打字等等)。
六、记忆三兄弟:方法记忆、知识记忆、经验记忆。
1、方法记忆:用身体记住的记忆。(在不知不觉(无意识)中形成的记忆。非常牢固,难以遗忘。)
2、知识记忆:缺少契机就难以回想的知识或信息。
3、经验记忆:轻易回想起的与自己过去相关的记忆。
(1)联想:把想要记忆的内容与其他内容关联在一起,关联的越多,我们越容易想起来。
(2)想象:让知识记得更牢固(相互关联);刺激海马体;(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记忆就能长时间地保留下来,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经验记忆)。
(3)要多多想象,多多联想,让记忆变成一条条路,将房子(知识)连起来,走的越多,路就越宽。
七、向别人讲述学到的知识,是形成经验记忆最快的捷径。
1、向完全不懂的人讲述,效果会更好。(因为你需要绞尽脑汁用通俗化的语言、各种比喻将知识讲明白,这个创作的本身就是一种记忆)。
2、讲述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这些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还没理解那些部分?
3、相对于输入,人脑更重视输出,而讲述就是最大的输出(写下来比较有难度,讲究简单多了,并且可以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随时都可以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