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堂哥就邀请我于国庆期间去他家,他说最近又去了祖屋一趟,拿了一些祖上留下来的画作,准备送我几张,留个纪念。
以前我家有好多的字画,都在六十年代弄光了,那时记得有一幅很大的花鸟画~底色赭黄,几只漂亮的翠鸟欢跳于花丛间,此画就挂在进门的照壁上,占去墙壁的全部,因画实在太大太长,下面的画轴不能垂下舒展着,只得放在那张大红(暗色)桌上,时间久了,发现卷起的画布那一部分潮兮兮格,翻开细看,还有老鼠屎,娘就随手拿来剪刀,毫不含糊地“咔嚓”一剪,就剪去了下面有图章有字的那部分,当然连那轴也不要了,再后来花鸟画的上部分有点破损,就把整幅画取下,扔到后面河滩头的那个垃圾箱了,我家的好多东西都是扔在这个垃圾箱的,比如瑞士货的自鸣钟,这个钟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她劳苦功高,每个夜晚,隔壁邻舍都会听到她那清脆的钟声。
上午八点出发,我们不走高速,避免堵车,不过三号也不是高峰时间,我们是从野猫圩那个关卡走的,这样来回可能省去了五十元的过路费,该节约时还是要的,呵呵。
到了堂哥那里,堂哥先客气地泡茶冲咖啡,拿出放满糖果糕点的六只(四蓝两白)玻璃盘子。
能东西大部分消灭了,才想到拍照留念我们说了一会儿,堂哥就迫不及待地切入主题,他先将圆桌又擦一遍,拿出两块白色泡沫做垫板,再从里间神秘兮兮拿出一只黄色八宝盒,当打开时,我们惊呆了,虽然我看过照片,但这跟实物是两样的,何为巧夺天工,今天我算领教了,赞叹古时的工艺!也感受到上祖曾经的辉煌。
看了这件宝贝后,堂哥又拿出好多先人的画作,都要近两百年的时间了,画纸质量看上去不错,但毕竟时间久了,纸头大多皱皮呐哒格,没有完整的画作,可惜的是画纸上没有图章落款,有些有章印,但模糊不清,有些上面就写着一句诗,最清楚的一幅画上写着“弱质难禁露,幽怀欲诉风”,这可是写秋海棠的诗句啊,出自明朝诗人。
不枉此行(果园杂记,20181003)秋海棠,又叫“八月春”,独占秋色,其花娇冶柔媚,性喜阴湿弱质不禁露,幽怀欲诉风”(明王世骐《题秋海棠》),纤弱可怜,所以又叫“思想草”、“断肠花”,并附丽了一则凄艳绝美的爱情故事:相传秋海棠开始的时候不是花,因为一个痴情的女子翅首以盼、朝思暮想的情郎总不能见面,于是女子伤心欲绝,经常在一面墙下哭泣,悲伤的泪水落到泥土中,长出一棵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就好像女子的粉嫩的脸庞,叶子正面绿色,背面红色,每每在秋高气爽时开花,名曰“断肠草”。
好像张大千曾画秋海棠,款识是“弱质不禁露,幽怀欲诉风”,不过这画的钤印当然不是大名鼎鼎的“大千居士”,在时间上就不可能了。
几幅看上去像草稿,纸张早已发黄至褐色,特别的古色古香,我准备镶在镜框里,估计蛮别致的应该是百年前的祖先用作绣花样?或团扇花样?折扇花样?看看有点情调,反正以前的老祖宗绝对的诗情画意。“一枝拟向嫦娥乞,管取朱衣暗点头”,哈哈,让我形象地记住了八月桂花的诗句。
宋代诗人曾瑞伯为十种花各题名目,称为十友。
兰花为芳友,梅花为清友;瑞香为殊友,莲为净友;栀子花为禅友,腊梅为奇友;菊为佳友,桂为仙友;海棠为名友,荼蘼为韵友。
后有人将这 " 花中十友 " 各配诗一首,一时传为佳话。
桂花是仙友,明朝瞿佑诗云:
滴滴研朱染素秋,轻黄淡白总含羞。星空金粟知难买,击碎珊瑚惜未收。仙友自传丹灶术,状元须作锦前游。一枝拟向嫦娥乞,管取花神暗点头。
团扇花样1901兰花 折扇花样最惊奇的是这一堆旧纸中夹杂了堂哥六十年前的习作,当时他只是十二岁的少年郎,画的惟妙惟肖,不出意料,堂哥能书会画,我是一向知道的,但不晓得他年少时就画得这么好,就一万个惊奇了!
班固 杜甫 苏轼 宋濂以上四幅以历史为题材,四位文豪的服饰清清楚楚地画明了他们所处的朝代,均匀流畅的线条画出了衣服的褶皱,一个十多岁的读书郎没有一点静心是决不能画出这种古人物的,特别是面部神情画得相当到位,好像还能窥探一下这些文豪的心理活动,真是绝了。
赞叹之余,堂哥穿插着点明这六只玻璃碟子,他说今天主特地用民国时期的德国进口玻璃碟子盛糖果招待。啊?!真是不识货,等东西吃光了,还是稀里糊涂的,需经大佬的提醒,才正确对待这碟子,一想到是民国货,来劲了,马上拍照留念,只是碟子已经空了,管它呢。
觉得这个颜色好看 白色玻璃碟子不过对着玻璃碟子,越看越熟悉,想起来了,记忆的深处,有这么几只白色高脚碟,花纹是一样的,应该是四只。娘在传统节日里,会放上柿饼、蜜枣、橘红糕、粽子糖等,满满的温馨洋溢在十月的金秋里,好开心。
应该还要写好多呢,太晚了,明天继续补写补图。
网友评论
你堂哥十二岁就画得那么好,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