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法门

作者: 屡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3-29 15:43 被阅读169次

慧能大师为平民百姓悟道成佛打开了方便法门,这在他的思想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坛经》说一说。

佛教从印度传教到中国,宋以后基本翻译完毕了佛经,并融为主流文化的一个部分。

基本达成一致的是: 佛教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脱人生之苦;解决此问题的终极方法:灭尽执著;解决此问题的具体路径:佛所说之佛经;后世佛教徒面临的困境:依法还是依人?

大乘佛教欲突破此困境所了很多努力:比如《金刚经》有三段论:如来说____,即非_____,是名_____。但否定个人权威,强调佛法精神。

佛教中国化后面临同样的困境,如何解决的呢?

东土六祖从达摩到慧可到僧璨到道信到弘忍,最后到六祖慧能大师,一般认为是禅宗的创始人。

《坛经》记载,慧能偶然听到到弘忍大师出学《金刚经》可以成佛。通过与神秀对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佛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敦煌本)—— 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通行本)——慧能

神秀的“时时勤佛拭“对超越执著的执著也是一种执著,慧能的“本来无一物”对“无“的执著也是一种执著。但五祖弘忍还是看到了慧能的佛性,传授《金刚经》。学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悟。“无所住”并超越执著了。

慧能回到广东后,隐忍一段时间后,开始传法。开创禅宗。禅宗在后期得到大力发展《坛经》:“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晚唐至北宋分为五家七派:临济宗(黄龙、杨歧)、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

《坛经》认为:

1 明心见性:人人皆有佛性,佛性本自清净。还原见性就可以,不必执著。灭尽贪执亦是执,心有所住却不知。

2 顿悟成佛 修行方法:

无念为宗(无念:于念而不念)

无相为体(无相:于相而离相)

无住为本(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佛经不能固化,机械化,权威化,否则就入了执念。

(1)机锋。超越常规思维,理解无念无相无住。

问:“ 如何是佛祖西来意?”

答:“ 庭前柏树子”

“ 好大灯笼”

“ 一寸龟毛重九斤”

“ 破草鞋”

“ 山河大地”

“ 西来无意”

……

(2)棒喝。截断常规逻辑。

棒指棒打,喝指口喝。

(3)毁佛。打破权威,打破心中固步自封的状态。

毁佛、毁祖、骂僧和排拆经典三藏等。

禅宗探索了一条达到涅槃境界的新路径,慧能大师为平民百姓悟道成佛打开了方便法门。

《佛教文化》 武汉大学 高文强教授 课堂作业

相关文章

  • 禅宗的法门

    慧能大师为平民百姓悟道成佛打开了方便法门,这在他的思想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坛经》说一说。 佛教从印度传教到中国...

  • 心地法门——禅宗

    文:济群法师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着述。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

  • 外道禅 小乘禅 世间禅 大乘禅之诠释

    佛教最初传到中国的是禅宗(禅宗是佛教至高无上的正法门,净土宗是横超三界的方便法门)。禅宗可分为外道禅、小乘禅、世间...

  • 观心法脉

    百千法门,无不以观心为其始终,只是名目不同而已。禅宗四祖道信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禅宗临...

  • (9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读书分享(99):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禅宗四祖道信 【同归方寸,唯有觉察。 所有的百千法门,殊途同归的...

  •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佛成佛——慧净上人开示3.

    我们所学的是净土法门, 简要的说,净土法门就是念佛。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八大宗 派──禅宗、密宗、天...

  • 2019-01-21

    顿 悟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初用于佛教用语。是相对于渐悟法门的禅宗一个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

  • 净土法门和禅宗

    我们一开始是没有能力和永恒浩 瀚的源头,那个自性本体相识 的。 这个是上上根器的人可以直接达 成。 如,众生只因迷...

  • 智随法师 丨 禅宗和净土不一样在哪里

    "净土法门标显的就是:有形、有相、有土、有佛号、有声音。"喜欢禅宗理论的人,可能就觉得:净土法门有点心外求法,或者...

  • 个人修行:禅修

    在个人修行里,我的法门主要就是禅宗的法门。六祖说:我此法门,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无念者于念而无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宗的法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ne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