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叫煎饼馃子、山东叫煎饼也有地方称为馃子。何时传入北京的我是无从考证的,虽然不可考,但不影响吃哈。
虽然提起煎饼并不陌生,偶尔我的早点就是由它负责的。但是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是有次到山东旅游吃的那个大啊大啊大煎饼。在北京的早点摊上也曾品尝过,但是去了当地点了这道大煎饼我才知道人家是有人家的正宗吃法的。简单的说如同北京全聚德的烤鸭似得,不同的是烤鸭的卷饼除了卷鸭子就是卷小菜,而大煎饼不仅仅是类似于米饭馒头那样的主食,基本上除了烫以外,桌子上的菜都是可以卷进煎饼夹着吃的。如果你有机会到了鱼台,可以去最基层的农村找个馆子品尝一下这种吃法。像一些特色美食不在某地吃还真就吃不出那种感觉来。
我家楼下的早点摊虽说不上多么齐全,但像一些常规的油条、油饼、豆浆、豆腐脑、小米粥、小笼包子、鸡蛋灌饼、煎饼馃子等也是一应俱全的。这么些年偶尔的吃下来,也发现这煎饼馃子还蛮与时俱进的。最初的时候可能一套下来外加个蛋,就觉得吃的很丰盛了。没过多久再去吃发现人家除了蛋以外还有里脊肉、火腿肠等新品种可添加。连面糊糊的颜色也是丰富不少,从黄的、绿的、黑的、白的等不一而同,当然价格也不可同日而语了。但不管煎饼馃子是穿上马甲还是脱了马甲,我始终还是热爱那个多加个蛋蛋的憨憨。
所以说吃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不仅仅是色香味的诱惑。也是饱含着对家乡故土的厚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