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21/1000#走出心理舒适区,突破改变的障碍

#日更21/1000#走出心理舒适区,突破改变的障碍

作者: 9f3eec5faf77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2:38 被阅读5次

    昨天说过,要改变的本质就是要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以让它内化到我们的操作系统里,最终成为新的习惯。但是知易行难,为什么呢?是因为旧经验太过牢固,要打破陈规,就必须先理解它的原理。

    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这个词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要改变就必须走出心理舒适区这可谓老生常谈了。那什么是心理舒适区呢?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很多人都以为舒适区意味着熟悉的环境,比如毕业之后在老家找一份朝九晚五相对稳定的工作,虽然不会有太大成就,但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感到舒适,所以也不想有什么挑战和突破,就这样了此残生也挺好的。

    其实这并不完全对。

    首先,心理舒适区不一定意味着舒适。

    如果要说一个最不舒适的地方,监狱肯定能算其中之一。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被关押了50年之后终于得到假释。但是他去到监狱外更加自由的世界,并没有感到更加舒适,反而非常焦虑,甚至还想过再把他工作那个超市的店长杀了,以求再回去监狱,最终他崩溃了,在小旅馆上吊自杀。

    另一个黑人囚犯瑞德也是一样,经过了40年的监狱生涯出狱之后,同样没有感到更舒适反而更焦虑,甚至在工作的地方不跟店长打报告要上厕所就尿不出来,相信如果不是安迪给了他一个希望,他最后很大可能也会像老布一样选择自杀。

    在老布和瑞德的心里,监狱这个环境虽然不舒适,但这的确是他们的心理舒适区。

    其次,心理舒适区也不一定意味着熟悉的环境

    相信在职场打拼的朋友都会见过很多每隔一两个月就换一份工作的人,他们频繁更换工作环境,但依然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也干不好,几年职场生涯过去了虽然换了多家公司但依然没什么变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这是因为在这些人虽然更换了环境,但是他们的行为、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如果这些不改变,光改变环境是没有用的。

    所以,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舒适、也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行为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并非指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而应对方式通常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 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应对。

    比如,遇到危险,选择战斗还是逃跑。就好像最近重庆公交车坠江之后,更多人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时,都会选择出手制止而不是冷漠旁观,这就是行为的应对方式作出了改变。

    第二层, 对内心的情绪应对。

    比如,同样遇到歹徒抢劫的时候,有人会转身逃跑;有人会吓得原地不动瑟瑟发抖;有人会还击或求救。

    这三种人都恐惧歹徒,但他们应对这种恐惧的方式并不一样,这就是对情绪的应对方式。

    控制感

    我们知道了心理舒适区就是我们应对环境和问题时最熟悉和常用的方式,那这个心理舒适区到底有什么好处,让我们明明很想改变却老是改不了呢?

    其实舒适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人带来控制感。

    每个人都喜欢安全感,而安全感之所以让我们感到舒服,是因为控制感的存在,控制感能帮助我们减轻焦虑,是我们应对焦虑的武器。而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我们放下了原来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找新的办法应对焦虑,这对于情感这头大象来说是很难忍受的。

    所以,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的例子随处可见:

    有人学了很多英语,但就是不敢张口说,怕说出来发音不准被人笑话,说过几次真的被笑话之后就越不敢说,他是通过告诉自己说不好英语,来回避可能的被嘲笑。

    有人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道理,但一上台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两脚发抖,脑子里所有想说的全忘了,自此以后就惧怕在人面前演讲,他是通过告诉自己我就是不会演讲,来回避别人对他的聚焦所带来的不安。

    有人暗恋心中的女神很久,但就是打死也不敢张嘴表白,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就是通过告诉自己配不上,来回避可能的失望和被拒绝的焦虑。

    其实没人能担保我们走出了舒适区之后一定比在里面更好,但是新的应对方式,能够让我们去享受现有的快乐,并从中积累新的经验。而这,就是改变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21/1000#走出心理舒适区,突破改变的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qs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