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忍不住去探寻生命的真谛。
人在这世上住久了,被生活糟蹋惯了,就忍受不了的想要去知道该怎么活,怎么活才是对的?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送给生命的行者的回答,这里或许能解释你关于生活的困惑。
人虽然是群居动物,可我们又是独立的个体。 有独立的思想,有不同的情绪,有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正因为有些东西是完全没办法共享给另一个人的,因此虽我们踏足同一片土地,可内心时常感受到孤独。
孤独这个嚼在嘴里都能感受到如薄荷清凉刺激的二字,于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行走在西北大地中。
被人排斥和挤兑,那些都说不上孤独,反倒是你虽活在群体里,没有可以诉说理解的知己一枚,思想观点不被赞同,这才是真正的孤独。
被群体或他人不喜欢又或者是不接受,这些我们称作为寂寞。
若问起两者的区别,怕就是寂寞是别人给的,孤独是你与生俱来。
热闹的繁华在我们中并不难得,纯粹的质朴却是难得的。
热闹是他们的,当我关上书房,那小小的一块空间,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在这里我一点也不孤独,怡然自得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你看那些三两好友聚在一起时嘴里还说着孤独的人,他们往往在那时是不孤独的。
孤独就想闷在心里发酵的一壶酒,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开启,你没办法邀任何人品尝,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壶酒。
酒是酒,味道不是那个味道。
喝了一口,说不出任何话来,你没办法用醇厚或辛辣来形容。
只能回归自动物本体,发出一声长啸,再做不了其它。
其实让人感受到无可奈何的,莫过于抉择一词。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其实我们又哪里需要双全法呢?
能够“安我”,才是关键。
“如来”是你,“卿”是你。
生活不肯放过你,你却可以放过自己。
人生的权衡,区别在于舍和得。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我们则像注满水的杯子,要想获得新的事物太满是装不下的,只能倒一点点去,再装新鲜的水进来。
大概成长也是这样,你还是你,你又不是你。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在生存面前不知所措,它再如何伟大,又如何渺小,也不过是生命的一条路。
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条路走完,这路上不可能看不见春光灿烂,也不可能不出现山路崎岖。
既然我们明白了这些,这路再走上去,也就没必要再小心翼翼,只管潇洒自在就好。
坚持喜欢,讨好自己,不虚此行。 灵魂是独行的,但肉体还是需结交朋友,所谓身在红尘,自然是要讲究这红尘规矩,一旦出了门,有犬吠,有车鸣。
假设肉体不遵循这规则,那便是用壳子将自己包裹,不去看人情冷暖,路在这里也就结束了。
一叶障目是万万不行的,人还是得有点烟火味,才不至于那样无趣。
这路在那,我也不必担心它给跑了,因而我便喜欢坐下来歇一歇,也不给自己安排太多繁杂琐事,就坐在那里,发发呆也是好的,或者观察他人是如何走的。
这跑得太急也是不好,气喘吁吁不说,哪怕是到了终点,也回忆不起任何一个途中画面,可我又不敢保证下次我还有机会再走一次。
暂且说它是一次性的玩意儿,没办法回到过去也展望不了未来,就当下这说不清是长还是短的时间段里,喝口小茶再弹弹袖口的灰,起身出发也没有早晚之说。
《自在独行》分别聊了情感,谈了社会,说了人生,讲的是这俗世的雅,俗世的庸,而这就是生活的趣味之处。
第一章作者就以“纺车声声”为开端,讲述了文革时期母亲的坚强和自己的懂事,不经让我想到了关于自己的父辈眼中的沧桑,看得落下泪来。
可在对于女人的看法,我却觉得不敢苟同。
文中先生多次提到关于女人化妆,认为女人化妆的目的是为了取悦男人而做,女人的价值是提现在男人身上的。
就自己本身的体验来说,若非得说是取悦谁的话,更多的自己再是身边人。
这个身边人有女人也有男人。
对于女人,化妆,美容等观点,先生似乎对女人的记忆仍停留在二十年前,那个画口红会被人戳脊梁骨的年代。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并不假,只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层次也今年不同往日。
大部分女生会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对于她们来说,生活的重心不再是局限在家庭上,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
“悦己者”,这个对象是女人自己。
《自在独行》这本书当我看完,小心的放回书架上后,在被窝里仍旧会忍不住的回想其中的观点和看法。
那些文字是庸俗的,不高级的,读起来还能感受到独特西北土地的风味。
作者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就是用这样的不高级让我深陷在生存的高级中。
网友评论